谢逸枫:明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啥调(5)

谢逸枫:明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啥调(5)

中国经济正在告别高速增长时期,今后两位数增速大概不会显现,而经济潜在增长率应该在7%~8%之间。中国经济正在面临新的转变,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预计2013年中国经济会延续今年温和回升态势,但力度比较弱,全年GDP增长预计8%左右。

但值得注意的是,最核心的增长方式由过去出口、投资、消费“三驾马车”带动转为投资和消费“双轮驱动”,而在消费发动机需要长期过程的情况下,短期稳增长的关键仍在投资,预计未来会在农业、水利、城市公交、环保、医疗等领域加大投入。2013年需求的“三驾马车”前景堪忧,中央政府主导的投资独木难支,出口压力依然较大,加上经济下滑压力向居民端传导从而影响消费。”投资方面主要分成两部分:一是传统意义上的投资,二是库存的增加,今年比较大的拖累是企业不愿生产、全社会消耗库存,从而拖累GDP下行。现在有观点认为明年的补库存动力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明年经济增长。

2012年12月5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的最新全球经济展望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经济增速预计将攀升至8.5%,2014年升至8.9%。尽管未来中国经济仍将面临外部不利因素,但住房市场和基础设施支出,可能助推增长,内需也将重现增势。

近期以来,国家在基础投资方面的项目审批力度不断加大。继9月国家发改委批准了总投资规模超7000亿元的25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密集公布了30个获批项目后。近日,多个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再次获批。相信稳增长效果还会进一步显现,经济形势也会逐渐向好。总体来说,2013年财政政策可以保持相对积极,而货币政策应当保持相对稳定。财政政策的积极,一方面表现在支出的增长,另一方面表现在税收的下降,而重点应放在税收的下降上。

预计明年货币政策的基调仍将以稳健为主、而财政政策保持积极灵活,具体的调整还要视总体宏观经济形势以及物价走势来定。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我国在经济结构调整、经济体制改革等方面仍然任重道远。城镇化是中国未来十年新的增长点,同时也是今后若干年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世界经济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一直处在缓慢的复苏之中,这个趋势四年多来仍没有明显改变。而中国经济从去年下半年以来,下行的压力也比较大。

2011年,内需为中国经济拉动的作用达到了105.5%。实际上,也就是我国去年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内需。其中,消费需求对经济的拉动达到55%,已经超过了投资的需求;投资对经济的拉动是50.5%;由于国际市场的形势,特别是消费市场的转移,我们的进出口是负4.5%。

因此,现在许多人担心中国的经济没有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个担心是不必要的,因为今后若干年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城镇化,城镇化水平也是衡量国家工业化、现代化重要标准。中国的城镇化水平不高。2011年我国城镇化为51.3%,但2010年的人口普查有26300万城市流通人口,所以除去这个数,我们实际城镇化率不到35%,远低于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韩国城市化率已经接近90%,欧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率都在95%左右。

如果让我们的实际城镇化率达到80%,就意味着在今后38年当中,中国城市化率应当每年增加1.5个百分点,也就是每年将近有2千万人口要由农村进入城市。而城镇化的实质就是创造非农的就业岗位,让农村劳动力在城市安居乐业,因此加快城市化就是加快各种产业的发展。

房地产业、绿色环保型的工业产业以及服务行业都应该在城市,在农村的小城镇有广泛的发展空间,因此城镇化将是带动未来一二十年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城镇化是未来中国发展的三大机遇之一,把它看作中国未来十年的新增长点。十月份我国国家统计局、人民银行、海关总署、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等公布的宏观经济数据显示,我国宏观经济回暖显现。十一月份公布的宏观经济先行指标,制造业PMI和非制造业PMI,进一步显示我国宏观经济回暖趋势继续明朗。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12月1日发布报告显示,11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6%,较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作为宏观经济重要先行指标,中国制造业PMI已连续三个月走高。这意味着,中国经济企稳态势进一步巩固,四季度经济企稳回升已无悬念。

分企业规模看,11月份大型制造业企业PMI为51.4%,比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继续成为拉动制造业经济总体回升的动力;中型企业PMI为49.7%,回升0.4个百分点;小型企业PMI为46.1%,下降1.1个百分点。中小型企业,尤其是小型企业需要国家继续加大支持力度,这样经济反弹的力度和质量才能进一步提高。另外,汇丰银行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终值为50.5,高于初值50.4与10月终值49.5,重返50荣枯分界线以上,创13个月以来新高。

数据显示,11月制造业产出指数4个月来首次回到50以上;新订单指数连续第二个月位于50以上,但终值从10月的51.2回落至50.8;新出口订单指数为52.1,创一年来新高,是今年4月以来首次步入扩张区间,超过17%的调查样本显示新出口订单增加与需求转强尤其是欧美市场的需求回暖有关;成品库存指数为48.8,连续第二个月低于50;投入价格指数从10月的53.1略微降至53,产出价格指数从10月的50.8回落至49.9;就业指数仍在50以下,但从10月的48.5小幅回升至49.11月汇丰制造业PMI终值创13个月新高,得益于新增订单的回暖与生产活动的扩张。预计随着宽松措施效力的持续释放,四季度GDP同比增速有望接近8%。

从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看,我国宏观经济回升势头也已确立。12月3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11月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5.6%,比上月略升0.1个百分点。从公布的分行业数据来看,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继续位于临界点以上,为61.3%,表明建筑业生产增速继续加快;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2%,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其中互联网及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邮政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等行业位于60%以上的高位。

在新订单指数方面,则表现为上升的态势。新订单指数为53.2%,比上月上升1.6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市场需求保持增长态势,且增速有所加快。行业数据显示的情况则是,建筑业市场需求增速加快;服务业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其中邮政业、互联网及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装卸搬运及仓储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等行业新订单指数高于临界点。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