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逸枫:明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啥调(4)

谢逸枫:明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啥调(4)

中国经济与过去30年相比有着较大的转变:一是出口导向型模式显然是难以持续的;第二,中国劳动力成本在持续上升;第三,以投资驱动经济模式也会走到尽头;第四,资源和环境的约束也在日益加强。这些因素的变化是当前中国经济下行的现实背景。

明年和今后GDP要再回到9%以上的增长速度,长期保持年均近10%的高增长很困难。从2007年开始中国GDP增速从14.2%下降到2012年的7.7%左右,5年来几乎是折半下降。今年的经济增速回落也有一定的必然性。“七上八下”即7%—8%的GDP年增长速度将成为未来一个时期的常态。经济增长速度过高过快,使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很难取得实质性进展,也会使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更加尖锐,不利于经济长期可持续健康发展。

报告提出,本轮经济复苏可能意味着中国经济开始踏上一条内生的、稳定的、以市场导向为基础的“新结构转换期”。这种“新结构”依然具有一定的反复性和脆弱性。2013年中国经济形势将企稳向好,经济“硬着陆”可能性不大,但仍有四大危机性因素不容忽视。目前存在的四大危机性因素不容忽视。

一是货币超发导致房地产泡沫。历史上几乎所有的经济危机都由房地产泡沫直接导致,目前我国的这一问题仍相对突出。

二是地方债。一些省份出现难以还息现象,“还有一些地方甚至借了钱就没打算还”。

三是民间借贷。根据审计署对746家中小企业开展的调查显示,去年其资金来源50%来自民间借贷,其中75%的借贷时间短于半年,利息却是正常贷款的4倍。短借贷期、高额利息,一旦资金链出现问题,后果将难以想象。

四是银行理财产品失范。与民间借贷类似,银行理财产品“问题在于谁都拿不准这个规模到底有多大”。在谈及推动经济持续向好的具体举措时,转变经济增长动力势在必行;同时,由依靠扩大公共投资需求转为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改革收入分配制度,通过扩大居民消费能力来拉动经济发展。

当前中国仍处于高经济增长阶段,经济总的形势是好的。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工农业投资机会多,供给仍然不足。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只有30%左右,仍有很大潜力。未来经济增长和控制通货膨胀需要财政加大支持力度,而不是紧缩银根。

中国经济发展应朝着消费结构升级的方向转变。短期宏观经济政策应当在强化中期定位的基础上,保持相对宽松与积极的导向,应当在正确认识中国新时期的各种结构性力量和周期性力量变化的基础上,超越“新常态”悲观主义的定位,在收入分配、房地产等关键领域进行重点突破性改革,清除“改革疲劳症”。

为配合经济的持续复苏和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和落实,明年货币政策将依然保持中性定位与积极操作的组合,货币供应速度较今年将有所提升,其中M1增速预计将达到14.4%,M2增速达到16.5%,与2011年上半年水平相当。

资本市场的发展可以增加投资者的信心,推动投资进一步增长,形成良性循环。资本市场为企业融资和市场经济资源配置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资本市场可以推动经济层面的发展,促进消费者的消费信心、促进投资者的投资欲望,继而加大投资。此外,在消费升级的过程中,唯有资本市场信心维持一定高度,才能令消费者和投资者保持一定信心。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2012年11月24日最新发布的《2012-2013年中国宏观经济报告》预计,今年中国GDP增速将达8%,较去年回落1.3个百分点,明年GDP增速将重返“9”时代,回升至9.3%。预计明年CPI出现反弹,同比增幅达4.1%。

报告提出,明年将是中国经济持续复苏、重返经济扩张的过渡阶段,GDP增速将呈现逐季回升的态势,全年实际增速将达到9.3%,弥补今年增速回落的缺口。预计今年四季度GDP同比增速将反弹1个百分点左右,全年GDP增速将达8%。

11月24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发布的报告也显示,利用模型进行预测,2012年中国GDP增速将达到8.0%,比2011年回落1.3个百分点;2013年中国经济将重返“9”时代,增速达到9.3%,CPI出现反弹,达到4.1%。

为了保持我国经济平稳增长,自6月份开始,国家打出一套政策“组合拳”:进一步支持中小微型企业发展,助其解决成本上升、融资难等问题,出台加强进口政策措施、促进外贸平衡发展,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释放银行体系流动性,实施节能家电惠民工程、扩大消费,促进生产。

终于,在稳增长政策效用不断显现下,进入三季度以后,经济形势逐渐好转。三驾马车开始共同发力,投资增速从前8月的20.2%,回升至前9月的20.5%、前10月的20.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从8月份的13.2%,回升到9月份的14.2%、10月份的14.5%;出口增速从8月份的2.7%回升到9月份的9.9%、10月份的11.6%;我国进出口总值前10个月为31615.7亿美元,同比增长6.3%。

此外,电力的消费增加、企业利润的增长、以及某些大宗商品价格缓步回升均体现出明显的经济触底企稳态势。综合来看,“在全球经济疲软、公共需求收缩、结构调整不断加快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实现7.5%以上的增长,是不容易的。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