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谷0111:王友谊的笔墨情怀

平谷0111:王友谊的笔墨情怀

 

  王友谊是平谷区南独乐河镇丰台村人,现任区文联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平谷区文化艺术成就奖获得者。他以篆书见长,其作品多次入选国际大展,曾出版《大篆基础入门》、《篆法基础教程》、《当代书法精品集——王友谊卷》等。
  
  
  
  自幼爱好书法的王友谊先生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便对篆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及至1986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书法大专班,经对中国古文字的产生、源流及发展的脉络进行系统的学习与研究,更是对篆书情有独钟。
  
  
  
  1987年春,已获全国“爱国杯”书法篆刻大赛一等奖的王友谊回到平谷。工作上的多事之秋不但未能影响王友谊对笔墨的热爱,反而激发了他对于书法艺术的更为不懈的追求。他临帖,日书刀纸,从早上六点开始直到晚上十点,中间只有两顿饭的空闲,书案前一站就是近十个小时;他读帖,仔细揣摸《石鼓文》的苍莽、《毛公鼎》的沉雄、《散氏盘》的奇谲……静下心来时,他开始认真思索自己今后的书法之路:纵观当时的国内书坛,各类书风,均有大家,可是篆书还没有一个代表性的人物。殷商卜骨、三代金文中的那种肃穆浑朴,高古风美的艺术风范强烈地撞击着他的魂灵。他发现这远古的艺术因子,恰恰就是他内心深处的情愫所要寄寓的地方。探索中,行、草、真、隶等诸多书体深厚功底,对于王友谊的篆书创作大有裨益,他可以熟练地借用各种书体的笔法用以强化篆书的线条质感,柔中有刚,刚中有柔,从而为他的篆书创作标明了新的起点。
  
  
  
  1988年,王友谊第一次以“产碑”的行草笔意,以“绞转”的笔法书写的一幅大篆作品,第一次投稿于由中国书协举办的国内最高规格的全国书展(第四届),便成功地入展,并喜获三等奖! 1989年,他如愿以偿加入了中国书协,成为平谷区加入中国书协的第一人。
  
  
  
  事业有成的王友谊并未停步。他徜徉于北京琉璃厂、上海中华书局等各地知名的古玩、图书店堂,一如既往地买帖、购书。《台湾故宫博物院的法书全集》一套1.3万元,他不假思索便抱回了家;《殷周金文集成》一套2万多元,他不眨眼睛,便购为已用。还有《齐白石全集》、《金文总集》、《二十四史》等,每套都有几千至上万的定价,只要是感觉有益,他从不吝惜金钱。王友谊深深地体会到,一个真正的书法家,首先应该是一个学者,不付出更大的努力,不在学识上加强自身的修养,最终必将流于泛泛。
  
  
  
  1999年,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上海交通大学中华青铜公司联合创意,决定铸两方“中华九龙鼎”,以志纪念。王友谊凭着雄厚的篆体功底,仅用5天的时间,就完成了600多字的鸿篇巨著,在众多的书法家中脱颖而出,成为鼎文《世纪赋》的书写者。
  
  
  
  一花独放不是春。20余年来,王友谊的家里从未间断过学生及弟子的拜访,他毫无保留的把用笔、用墨、章法、风格等要领和练字的体会娓娓道来。2000年5月,“全国第八届青年书法展”北京市有11件作品入选,平谷书协占了6件;2004年,平谷有26人加入北京市书法家协会,10人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平谷书坛的整体实力引起众多书法家的高度重视,被称作“平谷现象”!
  
  
  
  王友谊用他手中的笔,心中的情,为“平谷现象”的形成做出了巨大贡献,为家乡平谷注入了更加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作为一个书法家,他始终没有忘记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在抗洪救灾、抗击非典等特殊历史时期,他总是虔诚地把自己钟爱的书法艺术无私的奉献出来。他认为,是祖国和人民培养了自己,自己就应该更好的利用书法艺术回报社会。
   

                                                                                                                                                                                 
  

  作者:杨志勇

  责编:戴渊

本文关键词: 袁正光 科技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总编室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