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步运动”
十九世纪后期的美国,经济高速发展,工业化城市迅速崛起,国民财富急剧增多。然而垄断加剧、贫富分化,美国社会出现物质丰富与社会进步间的“二律背反”。
如果将目光锁在那个时期的纽约,诸多光怪陆离的景象会进入我们的视野:纽约是工业巨子和金融家的乐园,他们生活极度奢华,以百元大钞卷烟,用钻石装点夫人的帽子;纽约也是人间地狱,下东区遍布拥挤不堪的贫民窟,大街小巷、露天庭院遍地都是粪便,其中一个街道一年中有9人死亡,当中5个尚在襁褓中。
据1896年数据显示,美国1%人口占有近一半的财富,12%人口拥有近90%的财富。十九世纪末,美国反托拉斯、反社会分配不公与贫困化、女性要求政治权利的呼声达到顶峰,“进步运动”拉开帷幕。
1880-1930年的进步改革运动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即行政管理改革以及针对垄断利益集团“金钱政治”方面的改革。前者主要通过五个途径实现:加强媒体介入,强调透明性和问责制;加强公务员队伍的专业性,强调科学管理;创办公共管理院校,培养公共管理硕士;建立半独立委员会和监管机构;创立独立于政党的城市管理型地方政府。
而政治改革方面则是通过政党领袖、扩大民主范围和拓展改革的政治、社会联盟三个手段实现。进步运动前,美国政党控制行政管理,但运动后多位政党领袖摒弃政党机器模式,其中包括民主党的威廉·詹宁斯·布莱恩、共和党的西奥多·罗斯福以及进步党的罗伯特·拉福莱特。他们既是政治改革的一部分,又引导了其他方面的政治改革。
此外,更为专业化的行政部门使得更大范围的民主成为可能,选举开始实行无记名投票,妇女亦可参与投票。同时政府扩展了政治和社会联合,倡导改革,这包含了中小企业主、受教育的中产阶级、社会科学管理运动人士、宗教群体以及农村或小城镇的民粹主义者。
未来改革方向
随着进步运动的不断推进以及两次世界大战的相继爆发,美国社会的重心逐渐从改革转向备战。二战后紧接着的美苏争霸时期,军工经济仍然占据主导。
1970-2000年,随着冷战局势的趋缓,美国很多行业开始逐步放松管制并呈现私有化趋势,这其中包括以互联网和手机通信为代表的电信业、银行金融业以及货运、航空等交通运输业。此外,兴起的新公共管理运动也使得政府服务私有化、引进外包业务和竞争机制成为可能。
这一轮放松管制和私有化促使了互联网和电子科技的迅速发展,带来了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同时减少了腐败;仍存在寻租空间的农业和国防也得到了较好发展;但过分放松管制也可能带来灾难,比如2008年金融危机。
诺特教授这样展望美国未来政府改革的方向:“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还需要关注教育培训和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等问题,如环境可持续发展、医疗健康服务、社会改革、文化艺术发展以及非政府部门、非盈利机构的发展问题,未来的路仍然很长。”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