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茂虹:解读“中国梦”的特定内涵(3)

公茂虹:解读“中国梦”的特定内涵(3)

第三、中国梦不是他国梦的翻版,而是植根于中华民族精神、基于中华民族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价值追求、基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

提到中国梦,许多人联想到美国梦。有的人联想起马丁?路德?金著名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联想起美国四星上将、前国务卿科林?鲍威尔的自传《我的美国之路》中的感人故事,联想起非洲人后裔成为现任美国总统的奥巴马,等等。有的人甚至把中国梦简单地等同于美国梦。其实,中国梦与美国梦有着根本的不同。

美国梦的核心是实现个人的价值,即通过个人奋斗实现美国倡导的自由、民主核心价值观。鲍威尔、奥巴马等堪称实现美国梦的典范。个人主义是美国梦的思想基础和灵魂。中国梦则不然。中国梦的核心是实现集体或整体的价值,是通过集体即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奋斗实现中华民族共同的理想,个人的梦想是共同理想的具体表现和组成部分。中国梦的思想基础和灵魂是集体主义。中国梦有着深刻的文化背景、历史积淀和现实依据。

从文化背景来看,中华文化蕴含着极为丰富的追逐梦想的精神,这种追逐梦想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刚健有为的强大精神动力。从世界文明发展的历史看,中华民族是最富有整体性追梦精神的强大民族,从夸父追日、嫦娥奔月等远古神化传说,到神州系列飞船成功发射、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载人交会对接;从大禹治水,到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上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的座座高峡平湖,数千年来,潜伏在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梦想,始终是凝聚和激励中华民族绵延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成就了中华民族享誉寰宇的秦汉大业、唐宋富足、元明清帝国。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追逐梦想的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具体体现,是极为宝贵的精神资源。提出中国梦,就是要进一步激发人们内心深处的追逐梦想精神,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强大的原动力,让中华民族不朽的追梦精神焕发新时代的光辉。

从历史积淀来看,中国梦不是重塑汉代雄风、大唐伟业,也不是再造康乾盛世,而是完成中华民族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这个转型的本质是现代性的不断累积和生长。现代性是社会主义中国适应时代发展潮流、按照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不断走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现代化的社会变革实践所呈现出来的当代中国社会的特质,是现代化进程中非传统因素的积累和充盈,是一种持续进步的、不可逆转的、合目的性的发展。现代性的生长和充盈,是现代转型的基调和主线。现代性的核心是源生于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实践之中形成的核心价值观。这些核心价值观及其实现形式,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全部内容。从我国现代化的实践看,现代性主要包括确立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科学的思想观念,建立和完善高效的社会运行管理制度机制,形成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为目标的核心价值体系,等等。现代性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实现现代化,追求目标是不断提高和跃升人民群众的现代文明素质和程度。摆脱贫穷落后是现代转型的起点,实现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和国家的繁荣富强是现代转型的首要目标。随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现代化建设的格局不断得到拓展,现代化建设的内容越来越丰富,现代性从最初的追求富强发展到追求民主、文明、和谐以及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重要内容,从追求物质文明发展到追求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及生态文明,从理念变革发展到制度机制变革以及行为习惯变革,从某些方面的发展拓展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这些都说明,中国的现代转型与西方的现代化道路和现代化体征有着根本的不同。中国梦,不是复兴封建帝国的旧梦,也不是食洋不化的他国梦,而是基于中华民族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实践的现代梦。

从现实依据看,中国梦基于党的正确领导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首先,党的正确领导,是实现中国梦的坚强的政治保证。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经过九十多年艰苦奋斗,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只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和梦想。这是中华儿女的一个共同的感觉。其次,综合国力的提升,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证。经过30余年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不到250美元,提高到2011年的5432美元,我国经济总量上升到第二位。这进一步激发了中华民族赶超世界强国的热情和不畏他国围堵、遏制而努力进取的斗志。第三,中华民族对于自身的发展道路充满了自信,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充满了信心和期待。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的发展道路是符合中国实际的,是正确的。这一点,得到了世界的一致认同和广泛赞誉。从中国社会发展的实践中,人民群众充分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中华民族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更加坚定。这是中国梦能够实现的根本动力所在。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