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亚新年开局:有缓和也有对抗

东北亚新年开局:有缓和也有对抗

核心提示:对华关系

上月26日,安倍正式就任日本首相,组建新一届内阁。上任伊始的安倍显得干劲十足,将经济摆上最优先课题,外交上紧锣密鼓地布局,短时间内制造出股市大涨、日元贬值、外交改善的“繁荣景象”。然而,日本媒体一针见血地指出,安倍为了赢得今年7月的参议院选举,将自己的保守主张暂时“封存”,搁置了容易造成党内分歧和民众批评的棘手话题,但实际上却在为修宪和修改历史认识铺路。

对华关系在矛盾中起步

近段时间翻开日本的报纸,谈到最多的便是中日关系话题。日本广播协会(NHK)电视台一开年便推出“日本如何与世界交往”特别节目,几乎全是如何与中国相处的内容。

面对因去年9月日本政府钓鱼岛“国有化”闹剧恶化的中日关系,新上台的安倍政府展现出了矛盾和不透明的一面。

早在上月自民党赢得众议院选举后的对华表态中,安倍的言论就显得自相矛盾。他一方面说“日中关系是日本最重要的外交关系之一。日本经济发展离不开中国。日中两国保持良好的关系,有利于亚太地区的稳定与繁荣”,另一方面却说“日本实际控制着钓鱼岛,在这个问题上,没有谈判的余地”。

此后,安倍没有再就钓鱼岛发表强硬表态,并表示暂时推迟向钓鱼岛派驻公务员,也没有再提参拜靖国神社的话题。日媒的涉华报道中,也少了些煽动领土争端的报道,多了些期待改善中日关系的理智声音。《每日新闻》在新年社论中,呼吁日本再次与中国确认战略互惠路线,双方要避免出现强硬路线的恶性循环,避免紧张事态,同时要寻找对话和妥协的机会。

然而,日本政府与此同时却小动作频频。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防卫省2013年度预算中增加1000亿日元防卫支出,用于扩充陆上自卫队实力,目的是应对中国的军力扩充和海洋活动。此外,日媒还报道,日本海上保安厅将于两年后组建“钓鱼岛专属部队”,利用12艘巡逻船的规模,专门应对中国公务船巡航钓鱼岛。

关于中日关系,共同社使用了“安倍执政下的日中关系走向不明朗”这样的表述,认为安倍在竞选纲领中提出了很多刺激中国的主张,新内阁中也有大批对华态度强硬的议员,但安倍却也多次强调让中日关系回到战略互惠关系的出发点,因此其走向尚不明朗。

同样备受关注的还有安倍上任后密集的外交布局,从与多国领导人电话交谈到接连派出特使出访。对此他的解释是“促进修复日中关系”,日本媒体则直言不讳地指出这是在构筑“对华包围圈”。

不过,《每日新闻》认为,安倍重拾上次内阁时的外交战略并不明智,因为世界局势与六年前相比发生很大变化,首先世界经济结构已经不同,其次美国霸权地位丧失,再次美中在亚太地区也已达成某种军事平衡。

暂藏保守色彩优先经济课题

就职当晚,安倍将新组建的内阁命名为“危机突破内阁”,并表示将“经济复苏”、“灾后重建”和“危机管理”作为最优先课题。在元旦新年致辞中,他再次强调将实施大胆的金融政策、灵活的财政政策及促进民间投资的成长战略等三大战略,举全力强有力地推进经济政策。具体政策方面,安倍要求央行制定“2%通胀目标”,实施大规模量化宽松政策。

共同社实施的全国民调显示,安倍内阁支持率高达62%,有62.6%的民众对安倍政府作为经济刺激对策提出的建设防灾、减灾公共设施表示肯定,54.5%的民众对要求日本央行设定2%通胀目标等大胆的货币宽松政策表示肯定。

日本股市和汇市也给予了积极回应。1月4日是日本股市和汇市新年首个交易日,日经指数一度上探至一年10个月来的最高位,东京汇市美元兑日元升至88上方,创下两年5个月以来的新高。

不过,日本国内包括央行行长白川方明在内的经济学家和市场人士对安倍2%通胀目标持怀疑态度,理由是即便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泡沫时期,物价上涨水平也只有1.3%,而日本经济目前正在走下坡路。

更有媒体一针见血地指出,安倍将经济作为优先课题,而暂时封存此前在竞选纲领中提出的“修改宪法”、“行使集体自卫权”、“建立国防军”等鹰派主张,一切都是为了7月的参议院选举。不仅如此,为了稳妥起见,安倍还尽量避免在参加《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谈判、普天间基地搬迁、重启核电站等国内分歧较大的问题上发表明确的方针。

安倍这次要完成“修宪夙愿”?

尽管表面上安倍暂时收敛了其保守色彩,实际目标却指向“未尽夙愿”,暗中为“修宪”和修改历史认识铺路。

就连日本媒体也承认,“安倍政治”的核心是要“摆脱战后体制”,恢复日本民族自豪感,使日本成为能进行战争的正常国家。

日本官房长官菅义伟4日称,安倍内阁计划设立专家会议,加紧研究能否修改宪法解释以允许行使集体自卫权的想法。对于历史问题,安倍本人称,将组织专家,论证具体修改关于承认旧日本军队强制募集慰安妇的“河野谈话”。另外,日本政府还决定于1月中旬成立由安倍直接领导的“教育再生执行总部”,名为推行教育改革,暗地里推进修改历史认识上的“自虐史观”。

共同社评论说,安倍这次要实现“修宪”这一夙愿。上届安倍政府时代通过了规定修宪程序的《国民投票法》,但之后修宪讨论不了了之。为实现“将60多年前美国占领时制定的宪法交还国民手中”这一一贯主张,安倍认为除了重新当上首相外别无选择。9月的自民党总裁选举中,他力排众议毅然决定参选也是出于“仍有未竟之志”的心态。安倍当选首相前夕,还曾在父亲安倍晋太郎坟前立下誓言:“这次好好干,完成历史赋予的重任。”

《每日新闻》也称,安倍之所以如此重视7月的参议院选举,是因为只有赢得选举,才能消除在野党在参议院占多数的局面,为修改宪法创造条件。由于日本维新会等改宪派势力也可能会在参议院选举中获得一定议席,并且自民党和公明党的联合政府在众议院已占据三分之二议席,安倍希望改宪派也能够在参议院获得三分之二议席。修改宪法的前提是获得参众两院三分之二以上议员的支持。

此外,安倍组建内阁的安排也揭示了其“修宪”野心,他吸纳了包括总务大臣新藤义孝、文部科学大臣下村博文、国家行政改革担当大臣稻田朋美、国家公安委员长古屋圭司等许多在领土、历史、疆独、藏独等问题上比较强硬的右翼政治家。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