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方彬:《觉悟中国》

公方彬:《觉悟中国》

《觉悟中国》目录

第一章 叩问我们的道德底线

中华民族是一个极重道德的民族,为什么当今出现了精神世界的紊乱,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信仰失重、行为失规、道德失范、心理失衡?

关键之一是失去了方向感,不知道什么是我们的价值追求,精神找不到归宿。根源在于当前还没有完全形成一种全民族秉承的精神支撑。

第二章 坚守我们的理想信念

信仰是人类最重要的力量源泉。一个人、一个集团,乃至一个民族,只要拥有坚定的信仰和信念,必将创造出难以想象的奇迹。

相反,如果一个社会过度追求功利,信仰、信念缺失,道德境界不再提升,人生追求必蜕变为感官刺激,必然会缺乏远见,将再没有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充实的灵魂世界。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丽莎修女说得好: “如果守规矩、讲良心、有道德会让你吃亏,使你蒙受损失,遭到打击,那不是你错了,而一定是这个社会出了问题。”

第三章 监督我们的社会管理

腐败现象触及的更根本问题是机制不完善。

解决腐败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健全制度,以制度限制后来者重蹈覆辙。除了整治处理好已经发生的腐败案件,重要的是用制度、用机制防堵后来者。

有了制度还必须有道德作保证。

第四章 正视我们的民族特质

保证我们民族血脉不断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对文化的认知。

一个民族成熟的标志是宠辱不惊,是理性地判断自己,尤其是在鲜花掌声中理性地看待和评价自己。没有文化上的独立性,一味地模仿别人,永远都谈不上民族的独立和民族的成熟。

第五章 激发我们的创新精神

科学研究的功利之心,远大于由于科学发现而产生的激动,是影响民族创新的重要因素。怀旧意识和权威心态,是某些中国人文化心理的重要表现,也限制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国欲立于世界强国之林,务必要走出“安乐窝”,勇于和乐于到世界大竞技场上去搏击。

第六章 全球视野的中国形象

几千年来,儒家文化的影响力已经深及中国人的血液。以社会伦理为基础的中国文化进入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灵深处,进入了我们日常的生活层面,使中华文明得以生生不息地传承。

这也决定了地缘意义上的中国,它的文化血脉永远不可能被切断。

第七章 寻找我们的幸福之路

在整个人生过程中,我们应当把握这样两个准则,一是幸福的标准应当定位在主客观的和谐统一上,二是体验的过程不应建立于非理性的基础之上。只有把过程中的努力作为幸福的源泉,才会获得持久的幸福感。

当一个人回头来看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时,当发现现有的存在比起原本的状况有别时,就一定会产生由衷的幸福与价值感。

唯担当方能走得更远———代后记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郭浩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