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找到精神层面的兴奋点,也就是真正弄清什么是价值和怎样获得价值,什么是幸福和怎样获得幸福?归结起来就是真正认清人生的本质及其意义。人无法完全超脱物欲,但决不能沉湎于功利之中,必须实现物质和精神的平衡,尤其要不断提升精神空间,丰富自己的精神追求。比如当官,由于官本位的价值观念根深蒂固,再加上官员的权力空间大,所以中国人普遍想当官。有人在北京做过一个问卷调查,60%以上的人想当官,并且想当市长以上的官。当官没有什么不好,但仅在意官位本身,一定是痛苦的,因为提拔后的快感其实维系的时间并不长,一旦平静下来,又会进入新的焦虑与痛苦的轮回。如果而忘记当官意味着责任和奉献,提升很快的人未必不痛苦,因为他不一定是最有权的人,即使是最有权的人,也不一定是大众所真心拥戴的人,因此他无法获得由尊敬而来的价值感。这一点其实可以用另一个规律来佐证,金钱可以带来满足感,但不必然带来幸福感。2010年世界公布的幸福指数排名,最高的地区是拉美,最高的国家是哥斯达黎加。中国正在富裕起来,但中国人的幸福指数世界倒数,自杀率几近世界平均数的23倍,究其原因,在于迷失于物欲而无法获得灵魂归宿。
所以,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曾作出这样的判断:人活着就是追求幸福和快乐,但物质层面的幸福和快乐是粗糙的原子运动,不能维持长久,甚至带来痛苦,唯有精神层面的快乐才会深刻而持久。所谓的自我激励,就是在社会褒贬中确立价值坐标和前进动力,从中找到前进方向,同时获得精神力量。
在转型期的中国,在功利主义严重的情况下,实现精神上的升华是一个很艰难的事情,必须反复强化不断提升;道德行为只有到了不是做给别人看,而是为了满足自己灵魂需要的时候,才敢言自觉,同时才拥有不竭的动力之源;高尚品德的形成,不会一蹴而就,必须期修养,这是一场有始无终的运动,谁产生“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谁就步入下坡路。人,上升需要理性,下滑只需放纵甚至是放松。
最后,借用19世纪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的一句话来总结:在所有人都获得自由之前,没有人真正自由;在所有人都有道德之前,没有人真正有道德;在所有人都获得幸福之前,没有人真正幸福。让我们担负起属于自己的社会责任,去创造美好世界,成就美好人生。
公方彬 2012年10月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