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个方面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从三个方面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意识形态和政治文化的核心内容,对于巩固党的领导、确立我国正确的思想、文化发展方向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三个倡导”,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内容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富有层次性的有机整体。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次的核心价值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核心价值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则是个人层次的核心价值观。只有针对各个层次的特点和要求,采取建设性的方法和路径,才能切实有效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它在引领我国政治和社会生活方面的灵魂作用。

从意识形态战略高度着力培育国家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事关社会主义主义核心体系建设的关键,在国家意识形态战略中具有重要和战略地位。当务之急,首先要进一步坚持、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近百年来,中国发展的历程就是马克思主义系统理论不断丰富、完善,不断与中国国情相融合的历程。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现代社会的最新形态,完整表达了马克思主义在当前社会历史阶段的要义和主旨,深化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内涵,赋予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新的时代精神和文化形态,使之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现代形态的马克主义系统理论,我们国家才能在多元政治和文化的国际背景中坚守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最大限度地维护、实现我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让人民感受到国家的富强。

其次要围绕科学发展观推动我国经济健康发展。发展是我国实现民族复兴、成为世界强国的必然选择。只有持续发展,我国才能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国家在国际舞台的地位,从而增强人们对于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提升国家凝聚力。市场经济中竞争机制所带来的人际紧张和经济理性对于道德理性的疏远带来了发展的困扰。只有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有效保障人民利益的核心地位,使人民群众成为社会发展的最大受益者,保护自然和人文环境,才能培育和谐的核心价值观。

最后要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一方面要完善国家教育体系,提高公民文化素质;另一方面则要繁荣文化产业,提炼文化精髓,构建以我国意识形态和民族精神为主体的文化体系。当前,国家间的竞争已经不局限于经济、军事的博弈,更是文化的角力。一百余年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西方文明一度占有主导地位。只有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理念的指引下继承、弘扬我国优秀文化传统,构建我国意识形态要求、符合现代文化发展趋势,代表先进思想观念的文化、价值体系,才能在根本上提升我国文化竞争力,确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从社会管理创新制度着力培育社会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管理中须充分保证社会成员的话语权,建立自由、平等的公共舆论平台,深入了解人民群众的生活期待和需求。同时,在社会管理中要鼓励社会主体的多元参与,深化公民参与社会事务的程度,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性。社会管理要接受社会成员的监督和质疑,广泛采用公共事务听证制度,扩大群众在社会管理中的权限。此外,要构建更为完备的公共物品供给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丰富、质量更高的社会服务。特别是对于处于社会不利地位的成员,社会要给与更多的关切,使他们能够更多地分享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利益。

同时要建立社会绩效评价机制,全面监督核心价值观践行。对于各社会部门和公共组织,要建立多维立体的核心价值观践行评价机制,对于它们在社会工作中是否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贯彻落实的程度进行绩效评估。在各项社会工作中,要针对这些工作的特点设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指标体系,从而能够准确地考察、发现核心价值观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指标融入社会制度建设和工作评价之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常态化,使之成为社会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要善于整合社会资源,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要依托现有教育资源,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中开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课程,形成核心价值观完整的学习体系。同时,要在学术界,特别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展开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研究,深入探讨核心价值观的内在结构和本质意义,解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理论和实践当中的具体问题,力争创新性成果。此外,要抓住时机,依托各级组织,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活动,为人民群众学习、体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造条件。当今的社会已经步入了信息化和网络化时代,通讯、电子科技的发展为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学习提供了技术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学习切忌教条化、形式化,而要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要与人民的文化生活密切联系。在社会上要树立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标兵、典型和榜样。更为重要的是,对于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要建立常效的社会奖励制度,对于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要进行制度化的谴责和纠错、甚至惩罚。利用社会化、制度化的奖惩制度向人们传送清晰的价值信号,帮助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逐步内化核心价值观,使之成为内在的行为驱动力量。

从公民道德建设深度着力培育个人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包含了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内容。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我国公民应遵守的基本美德。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公民道德建设,是核心价值观内化、培养合格公民的必然要求。公民道德建设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树立公共道德。现代社会尊重个人自由、尊重个性发展、尊重个体利益。人们对于自我的关切较以往任何时期都更为强烈。但是社会成员之间有着内在的相互依赖关系,个人的生存与发展不可能脱离社会和他人。只有认识自我在社会中的合理地位,认识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的内在关系,才能系统了解自己的社会角色,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认识自己与社会其他成员之间的相互关联和彼此间的义务。二是提升职业道德。各行业要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定行业标准,引导行业行为,形成职业道德规范。三是注重家庭道德。家庭是最基本的社会单元,也是培育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领域。随着我国社会结构的改变,特别是人口流动性的增强,家庭的结构也发生着变化。要增强个人的家庭责任感,倡导相互尊重、互敬互爱、和谐幸福的家庭生活。

当前十分紧迫的工作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公民诚信建设。提高政府行政和法制规范的公信力,建立个人与社会之间、与其他社会成员之间的互信关系,是培育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价值观的必要条件。在政府层面,要深度推进“阳光行政”,维护政府行政的公开、公平、公正,明确政府责任,履行政府承诺,建立并推行诚信制度。在法制层面,要进一步加强社会法制建设,构建法治社会,维护公民法律权利,保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社会层面,要建立社会诚信信息系统,在各社会部门间建立协同管理的诚信信息平台,坚决打击失信行为。在公民层面,要通过基层组织加强社会成员之间的交往与合作,加强诚信教育、培养诚信意识。

从长远来看,我们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公民文化建设的引领。多元化是现代社会文化的基本特征。特别是网络的发展和普及,为各种思想、观念在社会中广泛传播提供了渠道。我国社会文化主流是积极、健康的,但也夹杂着陈腐、落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背离的内容。要培育公民个体的核心价值观,就必须创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在社会文化中完整、充分地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利用新闻媒体、网络平台等现代传媒手段,以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引领大众文化。要采取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核心价值观,围绕核心价值观创作优秀的文化作品,比如电视剧、电影、小说等文化产品,将核心价值观融入群众文化消费之中。要充分利用现代媒体在文化潮流引领中的作用,加强主流媒体的文化导向功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一种文化时尚。此外,要加强对文化载体和文化传播渠道的管理,对于负面的文化现象,要及时做出回应和处理。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佘小莉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