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政经新格局与中国的北向战略

地缘政经新格局与中国的北向战略

本世纪尤其是近十来年,全球政经发展格局中最大的变化是就是中国的迅猛崛起。中国的迅猛崛起也使全球地缘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的新变化。其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奥巴马上台以来,美国全球战略布局发生了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最大规模的实质性调整,这就是美国重返亚太的“西向战略”;另一方面,俄罗斯也在不断加紧推行其前些年已经提出的面向太平洋地区的“东向战略”;加之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崛起,这三个世界大国开始在东亚地区进行新的政治、经济和军事“角力”,使这个地区重新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

美国重返亚太瞄准中国

2012年4月10日,希拉里以“美国的亚太战略”为题在美国海军学院发表演讲。她在演讲中说,奥巴马政府从上任第一天始,其外交政策就对亚太地区不断增加的重要性予以高度重视。美国具有独特的地理特点,既是大西洋国家,也是太平洋大国。因此美国新的战略要点就是,必须立足亚太,建立跨太平洋的伙伴关系和机构网,使本世纪成为“美国的太平洋世纪”。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美国实施“重返亚太”战略的动作之大,令人惊讶。不但奥巴马总统在其第一任总统期间四次出访西太平洋地区,并亲自参加第六届东亚峰会,甚至宣称自己是美国首位“太平洋总统”;而且他在2012年11月7日美国总统大选成功连任后不到一个月,就立即再次出访亚洲,访问的对象则是被国际上公认为是中国“后花园”的缅甸。美国不仅在外交上如此,军事上更是如此。2012年1月5日,奥巴马政府公布了美国新军事战略报告。根据此报告美国将裁军50万并大幅削减全球范围内的军事存在,但却唯独要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并进一步提升在这个地区的海空作战能力。

美国政府采取的这一新战略动向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密切关注,各国政要和媒体都把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看作是新世纪美国外交政策出现的最大变化。分析其根本原因,所有的认识是高度一致的。那就是因为中国的崛起。正如有媒体所说,中国或许不是美国重返亚太的唯一原因,但却是最重要的原因。

本来,冷战结束后,随着欧洲威胁的解除,美国当时就准备逐渐将其战略重点从欧洲转移到亚太地区。尤其是小布什政府上台伊始,就开始在东亚加紧布置对中国的战略包围圈,2001年所发生的中美撞机事件充分显示出美国以咄咄逼人的姿态准备给中国施加更大的压力。但“9.11”事件的发生从根本上改变了美国的战略导向,国际恐怖主义成为美国更加急迫的新威胁。于是美国将其战略调整为发动以反恐为目标的中东地区战争,对东亚乃至中国不但放松了重点布局和打压封控的战略压力,反而变成是在反恐战争中寻求利益攸关者和战略合作伙伴的目标。

然而,经过十年的反恐战争,尽管美国并没能完全打赢这场战争,国际恐怖主义依然存在,依然是当今世界安全的重大威胁,但是奥巴马政府上台后,首先要做的事还是立即结束反恐战争,改变和调整美国战略方向。采取这样的战略转变不仅是由于十年反恐战争大大消耗了美国的财力物力和人力,使美国反战厌战情绪不断高涨;也不仅是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大大延滞了美国和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严重地削弱了他们的经济实力;更重要的是在这十年里,世界政治经济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那就是入世后的中国,不但抓住了美国忙于反恐战争,无暇打压封控的最好时机,赢得了全球化的最大利好,而且在没有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严重创伤条件下,在欧美国家经济实力大缩水大危机的同时,以令人眩目的速度发展起来。十年期间从世界第六大经济体,超出所有人预料地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让全世界为之瞠目。

尤其在东亚,中国已经成长为这个地区最大最强的经济和政治力量。一方面是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和国家政治军事实力的不断增强,另一方面是美国在东亚最重要的传统盟友、原本在东亚具有最强经济力量的日本的长期经济停滞和实力下降;同时,在近十年来蓬蓬勃勃发展的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中,无论在中、日、韩与东盟“十加一”或“十加三”的合作中,还是在中、日、韩三国本身的区域经济合作中,中国都在发挥着越来越明显和越来越加强大的主导作用;而且不论是东盟还是日、韩,其经济对中国依赖度都在不断增大。仅以东盟为例,自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启动以来,中国对东盟的平均关税从9.8%降至0.1%,双方对超过90%的产品实行零关税,极大地推动了双边贸易的快速发展。据中国方面统计,2010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达2,927.8亿美元,比2009年增长37.5%。2011年1~10月,中国与东盟贸易额达2,959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5.7%。东盟已成为中国第五大服务贸易出口市场和进口来源地,并且超过日本成为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此外,2008年以后,中国对东盟的投资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2012年上半年,中国对东盟投资14.88亿美元,同比增长34.3%。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在东盟投资额已达188亿美元,仅2008年以后新增投资额就占中国对东盟累计投资总额的70%以上。中国对东盟投资领域已扩大到建筑、饭店、电气、矿业和运输等行业。可以说,不仅东盟,包括日本、韩国在内的整个东亚地区,在经贸和投资方面,对中国的依赖程度近年来已经大大加深,已达到了难以摆脱的地步。

此外,从美国在东亚地区一贯推行的以中国为战略包围目标的传统防务体系来看,近年来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方面久拖不决的朝核危机不但大大牵制了美国人的手脚,分散和消耗了它在构建对中国战略包围圈方面的时间、精力和能力,而且还不得不与中国相互依赖,成为这方面利益攸关的战略合作伙伴;另一方面,随着近年来两岸关系进入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时期,台湾这一美国的“不沉的航空母舰”战略地位也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动摇;更为麻烦的是,近年来中、日、韩之间不断在东海发生领土争端,更是使美国对中国实施的战略包围出现了日益增大的“空隙”。一方面,日、韩之间发生的独岛争议使美国头痛尴尬;另一方面,由于日本野田政府误判形势要将钓鱼岛“收归国有”的愚蠢鲁莽举措,一举打破了长期维持这一地区均势平衡的格局,使中国政府理直气壮地大举“进军”钓鱼岛地区,不但在国际上明确地要求对钓鱼岛在法理上“确权”归属中国,而且开始使中国渔政船在钓鱼岛地区“执行公务”常态化,甚至中国军舰演习高调编队通过日本大隅海峡,这些举措已经使美国包围中国的“第一岛链”战略受到严重冲击。上述这些问题相互交织,使得美国在东亚的军事存在和防务能力都出现了诸多的困难和麻烦。

正是为了保证美国在东亚地区的“战略制高点”——美国的同盟关系以及“新型伙伴关系”不至于流失,为了保证美国在东亚的主导权不至于流失,美国才提出了重返亚太战略,重新高调介入东亚地区。而奥巴马在2012年11月6日胜选连任美国总统后,11月18日立即出访东南亚,更加表明重返亚太战略仍将是他在第二任期中美国政府全球战略的重中之重。奥巴马不仅参加了第三届美国和东盟领导人会议,而且18~20日连续访问了泰国、缅甸和柬埔寨。其中对缅甸的访问被视为此次三国之行的焦点,此举不仅是想继续给东南亚地区发送美国在亚洲仍扮演着重要角色的信号,而且也是直接插脚到历来被视为中国后花园的缅柬等国家的重大战略举措。正如白宫副国家安全顾问罗兹说:“持续让亚洲成为我们轴心的一环,是奥巴马第二任期的重要事务。”

俄罗斯加紧实施“东向战略”

正如美国正在高调实施重返亚太的“西向战略”一样,俄罗斯同样正在加紧实施其面向太平洋地区的“东向战略”。

2012年9月2日,亚太经合组织(APEC)高官系列会议在俄罗斯海参崴市举行,峰会上俄罗斯远东发展部部长伊沙耶夫就俄罗斯“重返亚太”问题接受内地媒体采访时表示,希望通过APEC峰会推进包括跨朝鲜半岛铁路线改造、铺设通往韩国的天然气管道、建设贝加尔-阿穆尔铁路新线等项目。此外,俄罗斯还愿在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业、服务业以及金融信贷领域与东亚地区其他经济体开展合作。俄罗斯官员这些表态充分表明,俄罗斯不仅希望借APEC峰会之机进一步推动已经提出多年的远东发展战略,而且还要像上一届APEC峰会东道主美国提出“重返亚太”战略那样,借用同样的方式向全世界表示,广袤的太平洋地区,绝不仅仅是“美中两个大国”战略角力的舞台。

事实上,俄罗斯在军事部署上也是如此。有媒体指出,进入2011年以来,俄罗斯的“东向”动作频频,仅2011年,9月初俄罗斯图-95战略轰炸机和数架反潜机抵近日本领空,从空中绕着日本“画了一个圈”;9月9日俄24艘军舰罕见地穿过俄日之间的宗谷海峡,然后宣布这是俄太平洋舰队和朝鲜海军进行军事演练;9月底俄罗斯在远东堪察加半岛举行军事演习,还宣布将把新型战略核潜艇部署到太平洋舰队;10月12日俄国防部宣布在南千岛群岛(日本称北方四岛)部署导弹、战机等重型武器,俄《观点报》称“南千岛群岛将被武装到牙齿”。

除了经济和军事行动外,俄罗斯在政治、外交上也在“东扩”方面展现出新的姿态。一方面,2011年12月俄罗斯与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斯坦三国首脑在莫斯科举行会晤,高调宣布要建立类似欧盟国家那样的“欧亚联盟”,展现出战略“东移”的重大姿态;另一方面,普京重新当选总统后立即选择中国作为首个访问国,进一步向世界宣示中俄之间非同一般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此同时,2012年5月,普京就任总统后不久,就签署一项新的命令,在俄政府中新设立“远东发展部”。此举措虽然看上去只是政府部门的一个增加,但是其涵义却十分深刻,它代表了俄罗斯政府未来的主要战略指向。正如普京总统所指出的那样,此举旨在将远东地区发展成为俄罗斯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中心。

中国应积极构建“北亚经济圈”

现在的问题是,面对上述美“西进”俄“东进”这样一种东亚地缘政经新格局,中国应该采取怎样的战略思维来加以应对?

在我看来,毫无疑问,中国的主要战略方向,应该是与俄罗斯结成稳固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此为基础来应对今后世界大国在这个地区政治、经济、军事“角力”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重大变化。

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俄罗斯所提出和推行的“东向战略”,与美国所提出和推行的重返亚太“西向战略”,有着很大的本质上的不同。美国人提出“西向战略”,纯粹是为了保持自己的全球霸权,而且处处是为了遏制中国这个“潜在的最大威胁”而推行的一种战略考虑。而俄罗斯提出“东向战略”则不同,它更多是从自己国家发展的实际需要所作出的必然战略选择,同时在政治和军事上,它的目标也主要是与美国(也包括其亚洲主要盟友日本)相抗衡,防止西方列强在太平洋地区势力做大,对其东部领土和国防安全构成威胁。而在这些方面,俄罗斯的利益实际上都与中国的利益紧紧地捆绑在一起。换言之,俄罗斯的“东向战略”不但不是以遏制中国为目标,不但不是与中国在东亚地区进行竞争和势力争夺,反而是要通过中国的支持以及与中国的合作来实现自己国家东部地区发展和强大的战略目标。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无论在经济、政治还是军事方面,中俄双方在这个地区都是真真正正的利益攸关者,都是真真正正的战略合作伙伴。

事实上,俄罗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前苏联解体后,曾经企图选择西方主要国家作为它的战略合作伙伴。然而,这一战略企图却受到重挫,使它不得不重新回到东方来寻找中国作为它的战略合作伙伴。

众所周知,前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曾一度全面“西倾”,努力面对欧美“向西”开放,企图通过向欧美西方国家示好甚至结盟而达到发展自己国家的目的。其主要表现就是在叶利钦时代,俄罗斯的“全面西化”达到顶峰。然而,这种全面“西倾”企图“融入”欧洲的政策,不但没能给俄罗斯带来实惠,相反导致了西方国家对俄罗斯这个昔日“超级大国”的欺凌和蔑视。一方面不断扩大欧盟和北约的影响范围,蚕食苏联原来在东欧“兄弟国家”中的势力范围,使其对俄罗斯的“战略包围圈”不断收缩甚至逼近俄罗斯本土;另一方面通过“颜色革命”等各种手段,煽动加剧俄罗斯原有邻国及其现有联邦内部主体之间的矛盾和对立,已期达到进一步瓦解俄罗斯实力的目的,使其不但从经济上沦为二等国家,而且从军事实力和政治实力上也沦为二等国家,从而彻底解除西方国家对俄罗斯仍然具有的世界一流军事和政治实力所怀有的恐惧和疑虑。这一切都使俄罗斯的民族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同时也使俄罗斯的领导人和国民了解到,这种企图依靠西方国家来实现自身发展的战略,绝对不是可供俄罗斯选择的“强国之路”。

因而,到了普京时代,俄罗斯开始逐步修正其全面“西倾”的国策。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其经济的不断恢复和国力的不断增强,俄罗斯对美国和欧洲的姿态越来越强硬,对峙越来越明显,矛盾也越来越公开化。越来越多的俄罗斯人逐渐认识到,必须摆脱对西方国家的依赖心理,重新寻找适合本国发展的新战略。这正是俄罗斯近年来发展战略“东移”的一个深刻的内在动因。而与中国这个俄罗斯最大的也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邻国进行紧密合作,显然就成为俄罗斯国家发展战略东移的首选目标。

一方面,俄罗斯要实现在亚太地区制衡美国霸权的目标,首选合作伙伴无疑是同样反对美国单方面主导和控制世界、而且不断强大并已在经济实力上已开始可以与美国相制衡的中国,来作为自己最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俄罗斯与中国在新的基础上重新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无论是在优化地缘政治环境方面,还是在重构全球政治军事格局方面,都对俄罗斯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战略意义。另一方面,今天中俄两国同样都面临着非传统安全的威胁:中国西北边疆地区面临着来自“东突”、“疆独”和“藏独”分裂主义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和国际恐怖势力的威胁,而且俄罗斯东部靠近中亚包括车臣在内的不少边疆地区,也同样面临着这样“三股势力”的威胁。因此,中俄两国在打击民族分裂势力和国际恐怖活动方面也形成了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这也是导致俄罗斯在战略上必须与中国结成重要伙伴的原因之一。正是因为如此,俄罗斯高度重视“上海合作组织”,并积极参与其中,发挥着重要的骨干和支持作用。

从经济角度来看更是如此。俄罗斯是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国家,其75%的广袤领土都在乌拉尔山以东的大西伯利亚地区。这个地区的特点是资源极其丰富,但地广人稀,而且经济发展十分不平衡,除少数老工业基地和中心城市经济相对比较发达外,绝大多数地区经济都十分落后,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很多,劳动生产率十分低下,民众生活水平也大大低于全俄的平均水平。而与此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包括中、日、韩和东盟国家在内的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起,就陆续走上了经济高速增长的快车道,使得整个东亚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期里,始终是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经济发展最活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最明显的地区。进入本世纪后,随着中国的快速崛起,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更快更活跃,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已经逐渐发挥出开始引领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作用。

正是在这样一种形势下,俄罗斯提出了发展重心“东移”的国家新战略,其根本目标,就是把振兴其东部地区经济上升为国家最重要战略目标,同时把振兴东部地区的希望寄托在将这个地区的经济融入如火如荼繁荣发展的东亚经济中。正如俄罗斯联邦委员会主席米洛诺夫所说:“我们国家最实际的力量源泉,就是我们国家的领土,首先是有着极其丰富的自然资源的西伯利亚和远东。开发这片土地,发展这片土地上人们舒适生活的公益事业,应当成为近10~15年间我们的主要任务。”而要做到这一点,毫无疑问首先就要与这个地区发展最快、实力最强、彼此地理位置最佳的邻国——中国开展全面的合作。很多俄罗斯媒体和专家学者都指出,为了开发俄罗斯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需要庞大的投资和人力,光靠俄罗斯自己,是根本无法办到的。因此俄罗斯只有与中国全面合作,否则“别无选择”。由此可见,俄罗斯在经济上与中国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同样也是其尽快解决发展瓶颈、改变落后面貌的最佳和必然的战略选择。

综上所述,中国与俄罗斯之间建立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无疑是中国应对本世纪东亚地缘政经新格局中最佳的也是必然的战略选择。然而,在中国与俄罗斯全面合作的大的国家战略中,不仅包括了两个国家在政治、外交、军事、经贸、投资领域等国家层面上的合作,还应包括两国地区之间开展的次区域经济合作。例如,目前正在开展的以俄罗斯远东联邦和中国东三省为核心的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就是中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份,它不仅可以使中俄两国战略合作落实到具体地区和具体项目,而且必将成为两国之间形成越来越紧密联系的稳固的基础。

但是我们知道,仅仅靠中国东三省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合作,根本不可能覆盖整个中国与俄罗斯在所有地区上的区域经济合作。因为中国和俄罗斯都太广袤了,中俄之间疆域相联的地区除中国东三省和俄罗斯远东联邦外,还有中国的内蒙古自治区、新疆自治区和俄罗斯的西伯利亚联邦区、乌拉尔联邦区。因此,我认为,应该继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外,在中俄区域经济合作大战略中再构建更多的新的区域经济合作平台。

本文在这里就提出一个中俄之间新的区域经济合作方略——在以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俄罗斯西伯利亚联邦区(位于大西伯利亚地区的中部)以及蒙古国所组成的“正北亚”或“中北亚”地区(相对于“东北亚”地区而言),开展次区域经济合作,构建中俄之间一个新的区域经济合作体系。这就是我近年来在自己的专著中,在许多文章和讲演中所大声呼吁的构建“北亚经济圈”的主张,也可以称之为是中国的“北向战略”。

我认为这应当是中国在本世纪所必须提出和积极实施的一项重大的国家新战略。

提出和实施这一战略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发挥内蒙古自治区独特的地缘优势,推动和促进中国与俄罗斯西伯利亚中部地区(也包括蒙古国)开展更加积极和重要的次区域经济合作。这不仅可以把中国与俄罗斯的全面战略合作扩大和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而且可以把中国长期开展的合作共赢的睦邻友好国家战略扩大和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同时,推进中国与俄罗斯西伯利亚中部地区以及蒙古国开展的新的次区域经济合作,对于中国未来发展来说,还具有其他一系列非常重大的战略意义,那就是它对于解决中国本世纪新的发展进程中的水资源短缺、能源与战略矿产资源短缺、生态环保以及构建新的国际战略大通道方面,都具有不可估量和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