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来美国力量的变迁轨迹(10)

十年来美国力量的变迁轨迹(10)

9.人口变化趋势和人文发展指数

在社会化大生产的各个环节,人口因素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是衡量综合国力的重要要素。总的来说,人口因素的影响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它决定着劳动力的充裕程度和消费市场的整体规模;另一方面,它影响着社会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和社会分配的效率。2000年时,中国人口总量超过欧盟、美国和日本的总和,并远超过其中任何一方。印度人口总量仅次于中国,是另一个拥有10亿以上人口的国家。欧盟人口总量为4.8亿,高出美国近两亿,约为俄罗斯的3倍和日本的4倍。到2009年时,中国的人口总量在10年间增长了近7000万,印度人口增长了1亿3000多万,欧盟增加了1000余万,美国增长了2000多万,日本只增长了不足100万,俄罗斯则减少了近450万。

从各方人口增长率来看,印度和美国长期保持了两位数以上的增长率,两国的人口增长率在大部分时间都高于中国和欧盟。总体上看,欧盟的人口增长率在上升(很大程度上可能是因为欧盟持续扩大造成的),而印度、美国、中国的增长率则在下降。对日本和俄罗斯来讲,持续多年的人口零增长甚至是负增长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面临人口萎缩的压力。中国和印度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率又一直高于欧盟,更高于持续负增长的日本。

考察各方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可发现,日本和欧盟面临的老龄化压力最大,俄罗斯和美国次之,中国和印度最小。当然,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也反映着一国医疗卫生水平的高低。2000-2009年间,日本的医疗卫生发展水平最高,欧盟和美国发展水平紧随其后,而中国的医疗卫生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从综合性指标来看,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采用人文发展指数,来衡量一国在健康长寿、教育普及、生活体面这三个基础指标上取得的进展。考察联合国开发署年度人文发展报告,可以发现发达国家的排名在2000-2010年间均有不同程度的起伏。在2000-2005年间,除意大利排名上升之外,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和德国的排名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在2005-2010年间,美国、法国和德国止跌回稳;英国则继续了前5年下跌的势头,从欧盟四强的首席沦为垫底。综合2000-2010年情况看,除德国排名上升之外,其他发达国家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比较而言,美国下跌了一个名次,但其整体排名依然高于其余诸国。

10.民众对国家发展方向的满意度

国家凝聚力是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构成要素。民众对国家当前状况以及发展方向的满意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一国的凝聚力。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2005年的调查显示,中国民众对本国当前状况的满意度最高,72%的受访者回答“满意”。英国、美国和印度民众对本国“当前状况”相对不满,均有一半以上受访者回答“不满意”。法国、德国和俄罗斯民众对本国“当前状况”非常不满,各有超过70%受访者回答“不满意”。

对国家发展方向的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2002-2008年间,美国民众对国家发展方向的满意程度呈下降趋势。2009年民众满意度虽有所提高,但2010年又出现了下跌的趋势。法国民众的满意度在2003年达到峰值之后,于2006年跌至谷底,之后虽有所回升,但始终未超过30%。相比较而言,在2002-2010年间,中国和印度的民众满意度在持续上升,俄罗斯在2008年持续上升但在2009年后出现了大幅下跌。对比2002年和2010年各国民众满意度调查结果可以发现,中国和印度的民众满意度有大幅度的提高,日本、德国和俄罗斯有小幅上涨;美国、英国和法国则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