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来美国力量的变迁轨迹(8)

十年来美国力量的变迁轨迹(8)

3.人均国民收入

从购买力平价法计算的人均国民收入看,美国、日本、德国在1990年的排名中分列前3;美国、法国和日本在2000年分列前3;美国、英国、德国在2008年分列前3。与日、德、法、意、英等国此起彼伏形成极大反差的是,美国一直都处在榜首位置。俄罗斯1990年人均国民收入相当于美国的40%,2000年时下降为相当于美国的21%,2008年虽上升为相当于美国的33%,但仍然低于1990年的水平。总体来讲,在1990-2008年,美国和英国实现了人均国民收入翻倍的增长,增速高于日本、德国、法国、意大利以及先降后升的俄罗斯。相对来讲,中国和印度的增速更快,而中国的表现更为突出。

4.国际收支平衡和外资流入

2000-2009年间,美国、欧盟、日本出口总额分别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基本维持在一成左右。从国际收支盈余看,美国贸易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从3.84%下降到2.74%。从2000-2009年间的情况看,美国、欧盟、日本的外贸依存度低于中国、俄罗斯和印度,与后者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形成明显对比;以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看,美国、欧盟和印度的表现稍逊于俄罗斯、日本和中国。

从吸收外商直接投资(FDI)总额看,美国依然是外商投资的首选地。2000-2009年间,美国在任何单独年份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都高于日本、中国、俄罗斯和印度。通俗地说,利用外资的额度反映了一国“借鸡生蛋”的能力,在这方面,美国依然处于领先位置。当然,从另一方面看,外资规模除了反映一国的投资环境外,也能反映出国内投资水平。美国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私人储蓄开始小于私人投资,国内储蓄不足以提供足够的资金来满足其总的投资需求。为了维持经济增长,美国需要吸引更多的国际投资。

5.物价水平与就业状况

从物价水平看,美国和欧盟的消费者指数表现出一定的同步性,在2000-2010年间一直都控制在4%的合理范围之内,大致维持了价格水平的基本稳定。简而言之,美国和欧盟物价水平总体稳定,既没有俄罗斯、印度的通胀压力,也没有日本通货紧缩的压力。

从就业水平看,尽管美国在2000-2008年间失业率从未超过6%,但从2009起连续3年接近或超过9%,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美国当前最紧迫的社会问题之一。通过对美国、欧盟、俄罗斯、日本和中国的失业率进行比较,不难发现,美国失业率在2000-2008年间一直低于欧盟和俄罗斯的失业率,但2009年超过了欧盟和俄罗斯,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显示,欧盟在2010和2011年度的失业率将重新超过美国。同日本相比,美国的失业率除了在21世纪头两年稍低以外,此后一直高于日本。同中国相比,美国的失业率始终高于中国。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