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崛起的两套理论——熊猫还是龙?(5)

中国崛起的两套理论——熊猫还是龙?(5)

四、美国对华政策的转变

美国决策层应该采取一个离岸制衡的战略。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只是简单从亚洲抽手而回。美国需要改变政策。

中国正在优化与台湾的紧密关系,并提高捍卫其海上交通线安全的能力,但总的来说,却引发亚洲国家的不安,担心中国为了阻止美国海军对东亚海域的控制,而发展抵制进入或是区域驱逐的能力。重要的是,地域条件和技术意味着其他亚洲国家在面对中国经济和军事崛起之际,为确保国家安全,无需像美国一样,与中国实打实地比拼军事开支。中国潜在的挑战者分为两类:像日本、台湾的海事挑战,和像印度、韩国(甚至朝鲜)这样的陆上挑战,越南对中国而言,中国需要在广大领域部署陆军和海军,建立亚洲“门罗主义”。此外,亚洲国家也无需建立打败中国所需的军事部署,相反,只需要集中精力推高中国的战略成本。

美国不应该再向其亚洲盟友和伙伴做出防御保证。也不应该再宣扬抵制中国的偏执观点。这样的措施应该包括与日本、韩国等老牌盟友和印度、越南等新伙伴的单独对话。美国需鼓励这些国家在没有华盛顿参与的情况下加强合作。这样一来,有利于减少搭便车的情况。

其中,最大的一个挑战就是迫使美国的盟友承担更大的责任,技巧之一就是:如果华盛顿向中国明确表示美国不鼓励韩国或是日本的核扩散,那么随着中国在亚洲的影响力日益加深,这些国家只会更加不满和担忧,从而导致更大范围的核扩散。这是中国极力要避免出现的结果。

相对地,华盛顿应该重新审视在亚洲的基本部署。特别是,应该优先考虑韩国基地事宜。并利用日本各政党无止境的抗议,开始将陆战部队基地转移到日本。

五、对另一种战略的反对意见

对于上述战略,主要存在三大反对观点:首先,美国盟友在该区域不断尝试制衡中国,只是很难持续,这些盟友与中国经济和军事实力相差甚远。第二,如果美国要拉大自己与盟友之间的距离,那么这些盟友将不再牵制中国,而是见风使舵,转投中国阵营。第三,亚洲国家的确能牵制中国,但这样一来就会造成亚洲地区陷入军备竞赛。本文认为,亚洲国家在牵制中国方面功不可没,这些国家今后仍将继续给中国制造障碍,在这一背景下发生战争的风险并不高。

1、反对意见之一:其他亚洲国家无法有效制衡中国

有学者认为美国在亚洲的盟友势单力薄,无法有效制衡中国,就算把日本、俄罗斯、印度、韩国和越南联合起来,也无法抑制中国军力的增长,因为军力最终是依赖经济实力和人口。

经济指标:对亚洲经济各种预测的结果相差甚远,但都有一个共同点:亚洲国家的经济,尤其是中国和印度,在未来数十年仍将继续增长。这些预测都显示,到2030年,中国GDP将占世界总量的23%,其他亚洲国家预计将占22%,美国则占到17%。对此,美国今后可以将遏制中国的重担大量转移到亚洲国家身上。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奠定了一个有利于国家实力增长的基础。但经济增长也取决于生产力效益和人口优势。一个国家要想利用这样的优势在国际安全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就可能会发展更加强势的军力。

人口趋势:人口通过两方面在国家政治中具有重大意义。首先,国家军队需要大量青年人口服役。其次,年龄分布情况将直接影响军事支出。例如,如果一个国家的青年人口和生产力占据绝对优势,这就意味着该国对养老的支出绰绰有余,也能负担更多青年人口在部队服役。

目前,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医疗技术发达,人口平均寿命延长,但人口出生率下降。这给财政带来严重负担。此外,在亚洲某些国家,适龄服役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经萎缩。如何应对这个问题,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方法。有些国家尝试向家庭提供财政刺激措施鼓励生育,另外一些国家则鼓励移民、进口劳动力。亚洲国家也面临不同的人口挑战。俄罗斯人口平均寿命较短,人口数量在不断减少。从1992年至今,已经减少了700万人,人均寿命甚至低于上世纪50年代。这给俄罗斯未来的经济和军事都造成不少潜在问题。

相比之下,日本和韩国的人均寿命较长,但适龄劳动力人口所占总人口量的比率较低。特别是日本,正面临人口老龄化和衰退的双重挑战。预计到2040年,日本14%的人口将在80岁以上,15岁以下的人口数量将减少40%,适龄劳动力人口也将减少30%,这给其经济、养老和医疗体系带来巨大压力。韩国也面临类似问题,但人口老龄化和下降的速度要比日本缓慢些。

中国和印度的人口结构目前很相似,但在未来数十年内,将彻底改变。在中国,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和人口平均寿命延长,中年人口数量巨大,但这是中国存在的一个人口泡沫。到2040年,中国的适龄劳动力将锐减1.1亿,占总人口量的11%。老龄化问题也给中国不断推高中国经济产出的消耗。中国的人口泡沫和计划生育带来的问题严重制约了中国未来经济和外交政策的发展。

印度军队高度集中了该国的青年人口,这为印度在政策抉择方面创造了更大空间。到2040年,印度将有大约68%的适龄劳动力人口,相比目前水平增长了3亿。这意味着在适龄劳动力方面,中国和印度之间的差距到2040年将达到4亿,对印度有利。到2030年,印度将至少有1亿人口受过高等教育,而届时中国只用7500万。这些人口问题能使印度在亚太地区的安全事务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不少学者都在分析老龄化对未来全球政策的影响。有人提出,主要大国的老龄化将带来不少障碍。这不仅会抑制整体经济产出,还对国内财政预算施加压力,因为要支付越来越多的老龄人口福利,这些使政府将大部分可支出的资金用以人事,而不是武器开发和采购。老龄化的国家,发生战争的可能性也逐步降低。

显然,如果其他因素相同,人口数量多有利于军力发展。但是,日本、中国和韩国老龄人口上升,而青年人口萎缩使经济发展面临一个取舍(养老金或武器)。兰德公司最近有报告也指出,鉴于目前的人口现状,如果美国未来数十年内保持其联盟体系不变,那么就需要在盟友内成为更主导的伙伴。

这一结论并不时凭空想象出来的,如果美国现在能明确不会无限制地资助盟友的防御,美国的盟友和伙伴会对亚洲联盟内部的关系、政府首要支出和各自的防御做出不同的决策。反之,华盛顿给其亚洲盟友和伙伴撑腰的时间越长,那么上述情况出现的可能性就更大。

像日本、印度、印尼、菲律宾和越南这样的国家在扩大影响力被寄予厚望。虽然日本面临严重的经济和人口挑战,但拥有先进的军事技术、有利的地理位置,在极端情况下,还有作为其核心的核震慑。日本缺乏陆地作战能力和严峻的财政、人口制约,对此,应该放松对日本的担心,日本会利用这一局势作为其采取进攻战略的掩护。此外,日本也希望和其他国家合作。

2、反对意见之二:其他国家不愿有效制衡中国

该观点认为不论亚洲国家的实力,目前美国的盟友不会强化其制衡中国的努力,而是向中国示好,将国家安全交到中国手中。这也是美国各界长期热议的问题。国家都倾向于制衡潜在对手。亚洲国家的表现是为了确保自己能掌控自己的命运,或是比较极端的情况下,能以政体的形式存活。但美国并不能完全理解这些观念。如果美国与其亚洲盟友和伙伴之间创造一定距离,那么可能会发生以下几种情况:第一,这些国家会更加努力去牵制中国实力。的确有这样的例子,70年代当苏联增强其在东亚的军事建设,日本担心美国不会跟进,于是开始奋发图强,军力倍增。

最近,有不少报告都指出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在担忧中国的行为,这些国家的外交充分反映了这一点。比如菲律宾和日本就"战略伙伴关系"发表的联合声明,并阐述“共同战略利益”。

印度海军司令也强调面对中国的挑战,“南中国海是让印度高度担忧的区域”。印度、菲律宾、越南和日本都表示其升级军力的意图。但如果没有美国做后盾,该区域的其他国家则无法摆脱中国的操纵。日本和印度有望发挥中心作用。虽然还不明确华盛顿和东京之间的距离感如何,但日本仍将会成为制衡中国的前锋。

对于日本来说,虽然面临不少挑战,但美国卸下部分责任有能给日本不小的压力,日本很可能会走上诉诸核武器项目的道路。可以肯定,日本获得核武器所需时间要比普遍看法长,基本在6个月左右。目前还没有迹象表明日本已准备好这样的时间表。但实际上,制造核武器存在很多技术障碍,例如生产武器级的裂变材料。实际时间可能长达数年。但如果美国坚持要让日本承担大部分责任,日本将会不遗余力克服这些障碍。

3、反对意见之三:其他国家制衡中国之际,美国也将承受更多的战略成本

这个观点认为放手让其他亚洲国家去抑制中国,会造成亚洲地区恶性的军备竞赛,战争爆发的可能性大增,一旦发生海上军事冲突,东亚的贸易,甚至全球经济势必被破坏。

可以肯定,发生小规模海上冲突是有可能的,但是无论美国是否提前进行部署,对于冲突与事方来说,成本都会激增。更重要的是,该观点显示了贸易和战争后局势的关系。贸易和全球化弱化了对单个国家的依赖。这对中美两国来说,意味着中国和其中一个领国之间的战争,如果没有美国的参与,那么中国面临的成本会非常高,而美国则不用付出太多成本。

考虑到军备竞赛,希望维持现状的学者表示确保美国的存在和对其盟友的承诺对美国的可靠性有重大意义。必须保障美国-日本联盟,因为这是亚洲的重点,如果这个联盟开始解散,那么华盛顿对其他亚洲盟友的承诺就会受到质疑。

让美国的亚洲盟友自主防御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核震慑的吸引力,这对日本这样的国家来说有致命的威力。亚洲一旦发生核扩散,全球核不扩散的努力和局势就被破坏了。但是,如上文所述,日本或是韩国核扩散的影响会相当受限。

日本核威慑的预期只能起到威慑的作用,因为日本缺乏实际意义上的陆地作战能力,并且面临着严重的人口压力,这使得日本即使装备了核武器,也极不可能试图去重蹈上个世纪30年代的覆辙。核武器不会帮助日本征服中国东北九省和朝鲜。当今的日本没有能力侵犯邻国,核威慑在未来也不能帮它这样做。

海军竞赛本身并不会导致战争,安全竞争或者甚至是中国近海的有限的小冲突,都不会预示美国经济的大灾难。筹备与中国开战来保护美国盟国或者我们联盟的可信性的行为是愚蠢的。如果华盛顿的政策制定者认为这个或那个同盟国的生存对于美国本身安全绝对重要,他们应该明确地公开这一点。最后,美国在亚洲的伙伴有可能会面临核扩散的风险,但不会造成通常假设的巨大不稳定威胁或者战争。朝鲜发展了核武器也没有造成什么灾难性后果。这是因为核武器对于确保国家的生存是十分有用的,但是在力量投射或者迫使有利解决海事争议方面却功效甚微。频繁被以核扩散提及的国家都没有能力在国外投射力量,这一事实使得上述国家要利用其核武器来得以进行侵略的预期成为无稽之谈。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