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经到军事:未来10年美欧俄日印战略走向(4)

从政经到军事:未来10年美欧俄日印战略走向(4)

四、日本:经济萎缩与中国崛起的双重压力 

日本曾经当过亚洲的老大,并且仍未放弃做老大的意图。但是现在日本需要面对双重压力:内部压力来自经济萎缩,外部压力来自中国崛起。最近日本右翼势力上升,就是内外双重压力的结果。在这种双重压力下,日本的民众心理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日子不好过的时候,民众就会表现出非常强硬的态度,而且这种状况还在持续。日本的这种状态在未来 5 至10 年内不会改变。在经济困难与中国崛起的双重压力下,日本将会继续表现出心态恶化、政治强硬、军事力量不断扩张的取向。 

但是我们也不必过于担心,因为现在的日本已经不是二战前的那个日本。首先,日本的国民表现出的战斗力已不如以往,日本的新一代年轻人已经没有那种高涨的爱国主义热情。其次,日本经济高度依赖亚洲,尤其依赖中国。正因为如此,在钓鱼岛事件中,部分中国人自发抵制日货的行动使日本在华经济受到了冲击。不过,由于很多日本产品实际上都是在中国国内生产,抵制日货就相当于抵制中国自己。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的民众需要及时转变思维。第三个原因是美国还在继续控制日本。美国不会允许日本成为军事上和战略上完全独立的大国。美国会用日本牵制中国,但是不会允许日本成为亚洲第一或第二军事大国。美军不会离开冲绳,离开冲绳就相当于离开亚洲。70%的美国亚洲驻军部署在日本,因为日本是第一岛链的核心。没有日本就没有第一岛链,没有第一岛链也就没有第二岛链。美军的关岛基地只有在第一岛链的屏障下才能发挥作用。所以,美军一定会保护第一岛链,美国会驻军冲绳,并且会继续控制日本。因此,与其说是中国要美国离开亚洲,不如说是日本要美国离开亚洲。第四个原因是中国已经强大到日本不可能与中国摊牌的地步。在中日钓鱼岛事件中,中国政府在后期的妥善处理,就使得日本不敢再有动作。中国在海上争端中是主张搁置争议的,但是如果对方无理“得寸”、寻求改变现状,那我们就跟着改变现状,“进尺”以对。只要日本“得寸”,中国就“进尺”,以强硬对强硬。美国可以站出来调解,只要对方把“得寸”的地方退回去,中国也会恢复原状。中国实行“得寸进尺”的策略,既可以尽量避免与他国大打一仗,又可以保护自己的主权。这是中国在这次危机处理中获得的经验。 

五、印度:大国之梦 

印度自视为未来的亚洲老大。未来印度的发展动力,首先在于人口优势。目前,印度的12 亿人口中,有 7 亿是青少年人口,而中国的人口老龄化比重则在不断加大。与中国相比,印度的人口红利正在迅速增长。[17]印度的第二个优势是西方民主制。部分因为其政治制度仿效西方国家,印度在西方大国主导的国际组织中颇有“发言权”——当今国际公务员系统的中高层中,有大量的印度籍官员;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技术限制,远远多于印度。印度的第三个优势是英语。凡是受过教育的印度人,都会讲流利的英语。印度可以源源不断地培养出大量的英语人才。印度有如上几个优势,因此认为自己赶超中国不是问题。印度早就有大国梦想,尼赫鲁曾经坦言,印度应该做世界上一流的领导者。[18]印度的精英阶层一直有这样一种“大印度”观念,西方国家也希望崛起的印度能对中国形成掣肘。中印两国之间有边界争端,历史上有麦克马洪线问题,两国也曾发生过战争。印度一直没有忘记这场战争,中印之间潜在的边界冲突将长期存在。 

不过,现在出现了一个新变化:即中印两国的双边贸易正在蓬勃发展。中印两国过去的双边贸易额非常低。做一个简单对比:在 1999 年,中国与新加坡的双边贸易额为 200 多亿美元,中印之间只有 50 多亿美元,[19]而新加坡 1999 年的人口只有印度的 1/250。[20]与小国相比,印度拥有巨大的人口与市场优势。[21]最近五年,中印贸易飞速发展,现在已经超过了600 亿美元。[22]按照这个速度,中印贸易额很快就可以达到上千亿,印度也即将成为中国的最大贸易伙伴国之一。[23]中印两国有三个共同特点:其一是人口规模大;其二是经济增长率高;其三是两国都有一个正在迅速扩大的中产阶层。考虑到两国都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可以预期中印的贸易量不仅会超过日本,甚至有可能超过美国。不过,中印之间贸易关系的发展被很多人忽略了。很多人只看到中印之间的潜在冲突和两国在亚洲一山不容二虎的心态,并没有看到两个市场相结合的巨大潜力。 

结 语 

以上就是本文对主要大国或国家集团战略走向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中发现这样几个问题:第一,中国与所有大国的关系,表面上是战略和安全因素居首位,但实际上是经济因素起决定作用。第二,五个国家或国家集团都面对一个结构转型期,都会与中国存在一些利益竞争、利益摩擦与利益冲突。在这种结构转型期中,中国必须尽量避免这些利益摩擦与冲突转向对抗的方向。第三,所有这些大国与中国的关系,都在朝着相互依存的方向发展,中国要继续增加与这些大国的相互依存度。相互依存程度的提高,可以帮助中国更为平缓地应对自身地位上升中的各种挑战。如果这一时期我们不是增加与各大国的相互依存度,而选择战略对抗,那么中国的战略环境将变得非常危险。第四,当大多数国家提供国际公共产品的能力下降时,中国可以提供更多的国际公共产品。但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处理与过去的公共产品提供方的合作关系,又成为一个新的战略问题。 

最后,我们需要看到中国自身的战略缺陷与不足。如果我们只抓住对方的弱点而不看到自己的弱点,我们就会被自身的战略弱点所牵制,甚至会败于自身的弱点。现在,我们败于他国战略的可能性较小,而败给自己的可能性很大。当前,中国最大的对手不是其他大国,而是中国自己。因此,中国的大战略必须内外兼顾,以内为主。中国把内部结构调整好,尽可能地修补自身战略弱点,中国的外部环境就会改善。当然,这里并不是说其他大国不重要,与其他大国的相互依存关系对中国的和平发展影响巨大。但是,任何一个大国对外战略的成功,都离不开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的良性发展。中国大战略成功的关键,首先在于有效地解决内部问题。再强调一下,中国大战略的最大对手,是中国自身。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