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面对,摒弃“驼鸟政策”

勇敢面对,摒弃“驼鸟政策”

核心提示:网络舆论引导最忌讳也最不可取的是消极对待、被动应付、掩耳盗铃的驼鸟政策。对于网络舆情,也有一些党政干部或是高级官员习惯于躲和藏,希望通过不搭理、不回应,让事件和舆论自然平息下去。这就是鸵鸟政策。

勇敢面对,摒弃“驼鸟政策”

网络舆论引导最忌讳也最不可取的是消极对待、被动应付、掩耳盗铃的驼鸟政策。

驼鸟政策当然是一个比喻。据说鸵鸟被追急了时,就把头钻进沙里,露出肥大的屁股和大半个身子在外面,自以为平安无事了。

对于网络舆情,也有一些党政干部或是高级官员习惯于躲和藏,希望通过不搭理、不回应,让事件和舆论自然平息下去。这就是鸵鸟政策。

其实在现实中,奉行“驼鸟政策”的单位和干部不在少数。不少单位和个人对于重大事件和信息舆论,采取的处置方式就是“怕、拖、瞒、堵、推”。“怕”字当头, “不怕通报,就怕网报”,怕公开、怕质疑,更怕批评、怕丢官。遇上问题胸无全局、心无底气、脑无办法,只好装聋作哑、一问三不知;能拖就拖,能躲就躲,从来不敢勇敢面对。不管舆论闹到什么程度,反正不理不睬,做缩头乌龟;实在拖不下去了出来回应,也是吞吞吐吐、模模糊糊,要么不着边际,要么信口开河,完全没有想过要好好地处理问题,回应质疑。所以越回应舆论越哗然,舆论越哗然他们越害怕,结果只能任由舆论摆布,让网络牵着鼻子走。最终使问题和舆论越闹越大,大到不可收拾,引起舆论哗然、上级重视,有关方面调查并严肃处理时,才明白过来,可为时己晚。

显然驼鸟政策是不可取的,也绝无可能取得什么有利的后果。就算能模仿把头埋在沙土里的鸵鸟,可以回避一时的质疑和责难,殊不知自己还有一个大大的屁股露在外面,可能为更大的危害播下种子。一味地躲避,不面对事实,也不配合媒体进行舆论的疏导,这样的做法显然无助于危机的解决。

相反,当事件成为网络舆情热点以后,政府迟迟不回应或回应“千呼万唤始出来”,这就错过了改变舆情意见流向和正负态势的“黄金时间”,造成网民的情绪淤积,使事态进一步扩大;同时也会导致网络事件的传播者寻求在更直接、更有影响力的全国性综合性网站、社区传播消息,寻求高层对事件的干预解决,使舆论向更深更广处发展,会形成更大的舆论压力。

2009年,29岁周森锋任湖北宜城市市长,这件事一下子就引爆了网上的舆论,对于这位最年轻的市长,各种质疑纷至沓来。随即又爆出“抄袭门”“打伞门”“香烟门”,特别是涉嫌学术论文抄袭一事,更是引发网上的舆论风暴。但是自始至终,周森锋却一直奉行驼鸟政策,除了面对新华社记者表示“不想成为新闻人物”外,始终未发一言,未作任何其他公开回应。但这样的做法并未如他想象的那样,舆论自动放过了他。虽然舆论终于慢慢消散,但质疑却并未远去。

2011年4月2日,湖北省委组织部发布一则干部任前公示公告,称宜城市委副书记、市长周森锋拟交流提拔任职。这则公告让新闻人物周森锋再度陷入舆论漩涡,网友奔走相告:“最年轻市长”周森锋又要升官了。

同样的喧哗,同样的质疑,还有同样的驼鸟政策,周森锋依然镇静地沉默,不置一词。也许这种沉默会像上次一样,随着各种网络舆论狂潮的涌起将周森锋的事情推到一边,再无人过问,舆论就此止息。但是,可以预见的是,以后,在周森锋漫长的仕途上,他的每一次升迁每一次变动,都必然还会迎来公众的质疑,不依不饶,穷追不舍,因为对真相的不舍追问是公民的权力,真相一天不出,这种追问就一直会持续。绝不会因为时间长了而淡忘,也不会因为周森锋的官升得越来越大而减小,这种追问声只会越来越大,越来越深入,越来越令沉默的周森锋无所适从。

可见,躲藏和逃避的驼鸟政策确实没有用。正如俗语所言,躲得过一时,躲得过一世吗?对周森锋来说,既然一不心被推到风口浪尖上,那么,最明智的选择只能是:认真对待,积极回应,再没有更好的选择了。

同样,对于那些身处舆论中心的单位和个人而言,奉行驼鸟政策是没有丝毫作用的,唯有勇敢面对,认真回应,才是最好的选择。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