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家人的不理解外,印度社会也不支持女性创业,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融资。正如被英国《经济学家》杂志称为“印度生物科技女王”的印度女富豪基兰·马宗达-肖上世纪70年代开始创业时一样,受到了种种歧视。人们根本不相信一个女人能开公司,既没有人愿意租房子给她,没有人愿意到她的公司工作,更没有银行把钱贷给一个身无分文的年轻女性。
图片:印度女首富基兰·马宗达-肖
年轻的伊什塔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为了获得银行贷款,伊什塔给银行做了一份精心准备的融资方案陈述。当时,银行的一位男副总问她:“如果你结婚了,你的生意怎么办?”伊什塔说:“我当时听了非常生气,他肯定不会问一位男性企业家这样的问题。”就是凭着这股不服输的劲儿,伊什塔坚持了下来,最终实现了儿时的梦想。
不过,伊什塔坦言,女性创业的劣势也很突出。她说,“例如,女性面临着家庭生活和事业的平衡的难题,而且印度女企业家很难找到女性前辈作指导者和引路人。”“再则,女性在融资方面困难重重。女性企业家更加保守,我们在向投资方或银行要钱时应该更大胆一些,而且女性也很难从全局和整体来考虑问题。”
尽管像伊什塔这样的印度女性企业家越来越多,但奋进基金会(Endeavor Global)的研究表明,新兴市场中女性企业家在建立业务网络所需的传统业务技能和可用资源方面,均不及男性企业家。奋进基金会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琳达·罗滕贝格指出:“发展中国家的女性企业家面临巨大的发展障碍。她们倾向于自筹资金,而不是与合作伙伴或联合创始人进行业务合作。”
虽然女性在印度创业遭遇的阻力不小,但成功的案例也不少。随着印度经济的发展,其广阔的市场和购买力也吸引了不少中国女企业家来此跃跃欲试。主营酸奶机的日创集团CEO张红女士,带着在印度尼西亚成功设立分公司的信心来印度考察。她告诉新华社记者:“中印市场有很多相似之处,例如,奶制品也是印度人的日常生活消费品,酸奶机的市场潜力很大,去年广交会上我们就开始跟几个印度客户洽谈生意。印度的加工业成本低廉,我们跟印度在酸奶机的技术和产品开发上都可以进行合作。”
而珂兰钻石副总裁漆浩洁则认为,“印度的珠宝首饰手工精美,具有鲜明的传统传统文化特质和审美元素,中印可以在钻石切割方面进行合作,在珠宝设计上也可以吸收印度文化元素。”无论是食品加工业、重工业还是科技行业的中国企业家们均表示,印度商机巨大,印度人对中国人非常友好,并没有在网络上渲染的那么负面。“如果印度政府能够简化相关的招商引资手续,并提供中印交流和合作的平台就更好了。”(完)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