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民币成为第三大国际货币(2)

如果人民币成为第三大国际货币(2)

美元、欧元与人民币“三足鼎立”

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形成美元、欧元与人民币“三足鼎立”的态势。从区域上来看,南北美洲国家主要使用美元,欧洲、中东与北非国家主要使用欧元,而亚洲国家主要使用人民币。

三种货币集体充当全球储备货币,通过引入竞争机制而有效地克服了“特里芬两难”,即维持本币汇率稳定与满足全球清偿力需要之间存在的矛盾,以及在维持本国货币政策独立性与承担全球责任之间的矛盾。全球投资者在三种主要储备货币之间用脚投票,这为美国、欧盟与中国货币当局的货币政策形成了外部约束。

在此前提下,三个货币当局都有强烈的激励去实施更负责任的货币政策。这一格局有效地克服了过去由美元充当全球储备货币而造成的全球经常账户失衡与流动性过剩。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中,中国的份额与投票权已经基本上与美国或欧盟相当。美国的一票否决权已经被取消,美国、欧盟与中国之间已经形成了彼此制衡的格局。在IMF发行的特别提款权(SDR)的定值货币篮中,人民币的权重也与美元、欧元相当。

在治理结果方面,IMF定期根据各国经济实力在全球范围内的相对变化,来调整各国的份额与投票权。除了进行危机救援外,IMF也成长为一个全球性的主权资产管理机构,通过替代账户帮助有着多余外汇储备的国家管理外汇资产。在这一方面,中国是IMF最重要的客户之一。

IMF也负责对全球宏观经济与金融市场进行多边监测,以甄别、防范与预警系统性风险。一旦成员国爆发风险,IMF能够快速提供量体裁衣式的充足救援,贷款附加的条件性既有助于克服道德风险,也能够避免对成员国经济的负面冲击。

除IMF之外,中国也在世界银行、金融稳定委员会、巴塞尔银行委员会、世界贸易组织、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集团等国际多边机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除了在份额与投票权方面占据着重要地位外,中国人也定期轮流担任国际多边机构的首脑。来自中国的技术官僚也频繁、大量地出任上述国际多边机构的中层管理工作。

尽管国际金融危机还会不时发生,但由于全球范围内建立了系统性的危机防范、预警与救援机制,一旦危机爆发,相关国家就能够采取对症下药的应对措施,以防止危机的传染与深化。因此,全球性与系统性金融危机的爆发频率有所下降,而危机的破坏性更是显著降低。

综上所述,在2030年,随着中国经济与中国金融市场在全球范围内的地位上升,人民币成长为重要的全球储备货币,中国也积极地参与并试图主导国际货币体系改革。随着人民币的成长以及中国的参与,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性不断增强,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也与日俱增。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