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仁宝:“农民政治经济学”的样板

吴仁宝:“农民政治经济学”的样板

原中共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党委书记吴仁宝同志因患肺癌医治无效,于2013年3月18日18时58分在华西村家中逝世,享年85岁。

作为一个宣传的符号,“吴仁宝”三个字曾无数次出现在中国各家媒体上,众人皆知,家喻户晓,影响并带动无数农村地区发生变革。他的离世,是华西村无法弥补的损失,也让中国农村改革失去了一个浓墨重彩的符号。

吴仁宝是个能人。把一个昔日人人穷得没饭吃的穷村,建成今天家家住别墅、户户有汽车、人均存款超百万元的现代村,让华西村成为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村”,创造中国农村多项第一……创造如此之多的功绩,绝非一般人可以做到。

虽然当过江阴县委书记,吴仁宝还是被称为“中国最有名的农民”,他上过电视,被拍过电影,在2005年,还作为封面人物登上过美国《时代周刊》。如此种种错综复杂的标签,和传统中国农民形象大相径庭,难免让人产生穿越恍惚之感。他又不是一个普通的能人。

总的来说,吴仁宝是成功穿越两个时代的成功者。与他同一拨的那些人,要么成为旧时代“遗老”,要么销声匿迹,还有的沦为了阶下囚,和他一样保持长青者,屈指可数。只有他以不凡的政治智慧,和敏锐的市场头脑,念好了一本“农民政治经济学”,成为改革大潮浪尖上的弄潮儿,拔得农村改革发展的头筹,也让自己青史留名。

在总结自己60年干部生涯时,吴仁宝曾说:“我这60年,总结起来就是,50年代‘听’,听话;60年代‘顶’,暗顶;70年代‘拼’,拼命干;80年代‘醒’,如梦初醒;90年代‘警’,警惕骄傲;21世纪‘新’,不断创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一切以实用为目的,这样的政治理念,让他在任何时代都能踩上鼓点,同时悄悄为下一次改革做好准备,提前迈步又不会踩空以至跌下深渊。

在改革开放年代,不仅要懂政治,更要懂经济。吴仁宝的“第一桶金”就来自于他在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中,预感到中国新一轮发展即将来临,于是在半个月筹措资金2000万元,购进大批钢坯、铝锭和电解铝,短短几个月就赚得近亿元。而后来华西村的业务逐步涉及化纤、毛纺、服装、针织等纺织相关行业以及商业与热电业,摊子虽然越铺越大,基本还都是围绕符合当下国情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吴仁宝的成功,还在于他会做农民。中国农民的理想是不想当农民,这观念虽然看似矛盾,却是中国数千年积淀下来的深厚情结。吴仁宝的目标之中,充满了电话、汽车、别墅等城市符号,这迎合了农民对于改变身份的期待。同时,他自己又不脱离农民形象,成为一个农民语言大师,成为农民最容易接受的改革理念的布道者。

吴仁宝的成功自有他个人超凡的能力,也有时代发展的机遇。而展望中华大地,广袤的农村地区仍然处于贫穷落后状态,华西村的现在依然是他们遥不可及的未来。薄弱、分散、小农意识强烈的农村和农民,仍在期待有像吴仁宝这样的“能人”带他们实现变革。而极力摆脱浓厚的个人色彩的华西村,也正在面对不少发展之后的问题。我们珍惜吴仁宝留下的遗产,同时,又期待另一个“吴仁宝”的出现。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