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缉思:习近平为什么首访俄罗斯

王缉思:习近平为什么首访俄罗斯

王缉思

去年10月,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王缉思教授在《环球时报》上发表了一篇评论,题为《“西进”,中国地缘战略的再平衡》。评论以美国“重返亚太”的再平衡战略和俄印欧等主要国家地区“东望”为宏观背景,提出中国应该反向行之,有“西进”的战略谋划,即和包括南亚、中亚、中东等地区的西部各国发展更密切的关系。

“推动中国经济、政治活动和国家利益的‘西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王缉思写道。

文章指出,便在美国引起讨论。究其原因,不仅是因为身居北大国际关系学院院长之位的王缉思是国内极具分量的中美关系专家,并曾在培养党务干部的中央党校任国际战略研究所所长;更因为文章中所讨论的“西进”谋划和美国及北约将于2014年从阿富汗撤军的时间表吻合。一个天然的疑问随之产生:中国是否欲在欧亚大陆的中心区域填补美国及其盟友留下的空缺、成为一个新的主导力量?

近年来,中国在该地区的活跃程度日益显现。在过去七年中,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的贸易额年均增长30%左右,高于中国对外贸易额的平均增速10个百分点。而和南亚、西亚各国的贸易额也在过去十年中迅猛增长了30倍,远超中国外贸的平均增幅。

在对外直接投资方面,中国企业同西部各国频频签下的有战略意义的合约也成为“西进”大局酝酿之中的有力注脚。2007年,中国央企中冶集团斥资30亿美元拿下阿富汗最大铜矿艾娜克的开采权,随后,中石油继建成中亚天然气管道后又成为首家获准在阿富汗开采石油的外国企业。今年年初,中国接手巴基斯坦瓜达尔港的运营管理,被认为是向波斯湾拓展势力的重要一步。

著名智库布鲁金斯学会在解读王缉思的“西进”谋划时是这样描述的:“毛泽东曾经有一条著名的战略思想:‘敌进我退,敌退我追’。”

但是这样的解读忽略了王缉思文中一个重要的论点,即中美两国在东亚地区的竞争已经呈现“零和格局”的思维模式,而在几乎不存在军事对抗风险的西部地区,两个超级大国在投资、能源、反恐、维护地区稳定等领域的合作潜力都较大。与其将西部地区看作又一个中美两国的角力场,不如看作对东亚零和博弈的有益缓冲。

在王缉思看来,中国本不应将自己定位于一个“东亚国家”。中国的名字,如果直译成英文,应该是Middle Kingdom(中间的王国),理所应当考虑多向发展自己的地缘优势。

3月12日,笔者和正在普林斯顿大学做访问学者的王缉思教授进行了长达一个多小时的交谈,王教授首次公开阐述他提出“西进”谋划背后的外交逻辑。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