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后中共执政六大创新点

十八大后中共执政六大创新点

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报告,不仅科学地总结了党在探索、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基本经验,尤其是全面而深刻地总结了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以来,党带领人民在科学发展实践中取得的宝贵经验和理论成果,而且提出了许多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对未来党的执政和科学发展具有极强现实指导性的理论观点和政策目标。基于实践经验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十八大报告的鲜明特色。本文仅从小康社会目标、人民主体地位、完善市场经济、健全协商民主、建设生态文明、推进党的建设等六大执政创新问题,对十八大报告做一些尽可能深入地解读。

一、破解“发展”难题,将对世界文明进步作出贡献

人均GDP从1000美元到10000美元,尤其是徘徊在3000~6000美元,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越不过去的坎。据林毅夫教授对1950年~2008年数据统计可见,在二战以后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只有28个经济体人均收入跟美国的差距缩小了10个及以上的百分点。这28个经济体绝大多数是欧洲国家,如果再把其中的石油或钻石生产大国刨除,就只有12个经济体。世界银行《东亚经济发展报告》(2006),首次提出“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现在学界把一些国家人均收入达到3000~6000美元之间,就会出现生产率和收入增长停滞的阶段,称之为“中等收入陷阱”。2011年,我国GDP为47.2万亿元人民币,人均GDP突破5000美元达到5431.8美元,步入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如果我国能够像十八大报告设定的,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也就是人均GDP跃上一万美元大关,实际也就破解了所谓“中等收入陷阱”的问题。千万不要轻视“翻一番”这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突破“中等收入陷阱”这一发展瓶颈,是有一定难度的。

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比较典型的主要是拉美和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如阿根廷、智利、墨西哥和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这些国家发展的共性:一是经济增长波动较大;二是金融体系脆弱;三是收入差距过大;四是公共服务短缺;五是创新能力不足。还存在贫困集中、就业困难、腐败严重、城市化病、信仰缺失、社会动荡等诸多问题。目前,我国科学发展也面临一系列这些共性问题。如经济增长后劲不足,深化金融改革困难,收入差距迅速扩大,公共服务供给不均,要素驱动惯性依赖、权力贪腐现象蔓延等。尤其是社会建设和反腐败相对滞后造成的政府公共服务供给不能满足民众需要的矛盾,以及社会分配不公和贫富差距不断扩大、权力贪腐难以遏制和不断社会化等问题,能否摆脱“中等收入陷阱”,还需要是接受时间和实践检验。

跨过“中等收入陷阱”,中国有比较乐观的期待。从2008年至今,林毅夫教授一直认为,在能够跨过“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中,东亚的韩国、日本等国家发展经验值得借鉴。中国具备这些国家的一些发展要素,如政府在产业和技术升级中的主导作用、解决分配不公以及经济增长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利用后发优势和深化市场化改革,中国经济仍具有20年8%左右的增长潜力。重庆市长黄奇帆也认为,唱衰中国没道理。中国在抵御经济风险方面比欧美、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多了至少3个3万亿美元的调控能力。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3万亿美元债务余额,3万亿美元国企净资本。即使遇上经济风险冲击,有了这三套三万亿美元的“防弹衣”,也完全可以抵御。

中国能够破解“中等收入陷阱”的最大优势是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所确定的第一要务、核心立场、基本要求和基本方法,已日益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单纯的投资拉动、强调外向型经济逐步转向消费拉动和内外平衡发展,从依靠要素驱动逐步转向创新驱动,从城乡差距拉大到城乡一体化协同优势互补发展,从“三高两低”到绿色发展、加快服务业和建设生态文明的“两型社会”,从单一的文化垄断或产业化向公益文化和产业文化并举的转变,创新社会管理和加大公共服务投入不断满足民生不断增长的公共需要、逐步解决分配不公和社会建设滞后问题,认识到党性建设和解决贪腐问题的极端重要和急迫性等等。这些理念和公共政策的贯彻和落实,必将为中国成功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组织体制机制保证。这是任何其他发展中国家所不具有的政治优势。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