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生态文明建设要坚决加快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
为什么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国家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发展布局的高度,不仅仅在于随着对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人们对美好居住环境和健康权的保护,越来越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公共需求,以及改善投资环境的客观需要和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矛盾的凸显,更为根本的是生态、资源和能源,已经越来越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中国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是多数人的现代化。多数人的现代化就不能走靠攫取资源和能源消耗的资本主义老路。如果中国也仿效美国的发展模式,不仅没有可能,经济发展的资源和能源瓶颈以及大国之间对需求满足的不平衡,还会重新引发大国争霸战争的历史剧。
历史上的大国崛起,往往伴随着武装侵略和战争。工业化需要必要的资源和能源,资本需要市场和拓展发展空间。从葡萄牙、西班牙,到大英帝国、法兰西、德意志和日本、俄国、美国等大国崛起,都为拓展疆土和掠夺资源和能源展开无休止的征战。各国殖民地的建立和海湾战火不断,一次世界大战和二次世界大战,无不与土地和石油等生存空间和战略资源有关。中国三十多年的市场化和对外开放,目前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但原油对外依存度从1994年开始(进口1235万吨)一路攀升,到2010年高达55.%以上(进口23900万吨),今年将达到57%,中国社科院2010年发布的《能源蓝皮书》预测,10年后,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将达到64.5%;国际能源署更是预言,中国原油需求增速未来若保持不变,石油进口依存度或将升至80%。中国为何在南海问题上态度如此坚决,迅速组建“三沙市”,最根本的不仅与主权有关,更与南海的能源和资源、以及作为能源资源大通道有关。据报道,南海蕴藏着储量巨大的石油、天然氣和可燃冰等資源,仅石油储量就相当八个大庆油田;中国两亿多吨石油进口目前的主要通道,85%也都是从这条海道运进来的。
在一次荷兰大使馆召开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一位美国学者明确的说,美国不可能让中国过上像美国人一样的生活。奥巴马在2010年的一次讲话中也明确表示,如果让十三亿中国人过上美国这样的高消费生活,那将对世界是一个灾难。话这样说不中听,但道理还是有一些。美国占全世界人口不到5%,却消耗世界20%的能源。如果全世界都这样消费,意味着四个地球的能源才能养活全人类。目前中国人均能耗已经达到2.6吨标准煤,相当于美国的五分之一。欧洲普遍在6个标准煤左右。据美国学者莱斯特·布朗测算,如果中国按每年8%的速度增长,每9年翻倍,到2031年中国14.5亿人的年均收入将达到3.8万美元。中国将消费13.52亿吨粮食,这相当于2004年全世界粮食总产量(20亿吨)的2/3。到2031年,中国每天将需要9900万桶石油。目前全球石油产量是每天7900万桶。如果中国消耗的煤炭达到美国现在人均几乎两吨的水平,那么中国每年将需要28亿吨煤炭,目前世界煤炭总产量仅25亿吨。钢铁和纸张的消费也是如此。碳排放也可同现在整个世界匹敌。中国如果赶上美国人均拥有0.77辆汽车(每4个人有3辆)的水平,那么到2031年中国将拥有11亿辆,目前世界汽车总量是7.95亿辆。所以布朗预测,按现在美国的发展模式,中国的现代化将是不可能实现的。
今年作者到过上海宝钢,湖北黄石华新水泥、大冶有色,沈阳三一重装,抚顺矿业等,去年还到湖南三一重工等重工业企业考察调研。听那里的负责人介绍,由于外部经济和国内房地产等影响,钢铁业今年全行业价格下跌,传统通用的碳钢产能过剩,不锈钢和特种钢产能有限。宝钢标准普尔评级A-,世界上只有韩国浦项具有这样的信用等级,年产3000万吨钢能力,2009年销售收入285.91亿美元,在进入500强的钢铁企业中排第6位。2012年连续九年进入美国《财富》杂志评选的世界500强企业,以营业收入489.16亿美元列第197位。就是这样一家大型企业,目前也遇到了困难。宝钢所用矿石全部从澳大利亚和巴西进口,矿石成本价几乎占到钢价格的一半以上,有时可达80%。生产钢几乎没利润。这就是不可再生原料对企业发展的限制。在湖北华新水泥以及参观武汉援建的藏南华新水泥厂,才懂得生产水泥的消耗成本40%是煤炭,藏南地区没有这种资源,也是完全靠外地输入,所以藏南生产的水泥价格比内地高出近3倍。我国的发展确实面临着生态、能源和资源,三大要素瓶颈。到辽宁抚顺考察调研,导游女孩说看四样:“上大坝,下大坑,进监狱,学雷锋”。下大坑,就是抚顺煤田东西走向18公里,南北宽平均2公里百米深大坑,目前煤源已经枯竭。抚顺市过去是我国重工业基地之一,现已转到化工和重装机械。
中国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要有新思路。今年春季中国刚刚去世一位对绿色经济颇有研究的社会科学家——中国社科院的邓英淘研究员。他依据几十年的研究,上个世纪90年代初就提出一种“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的观点,认为依靠不可再生能源实现不了“多数人的现代化”。西方现代化的逻辑是,“我现代化了,你就别现代化了”。认为在大国垄断国际经济政治秩序,把持大部分油气资源这种国际环境下,要想实现英美国家的现代化,可能性不大。所以他提出中国必须也完全可以走出一条不同于历史上大国争霸的现代化新路。就是大力发展水电、风、太阳、生物能(沼气)等可再生能源,转变保护生态的理念为创造生态——依靠光能和风能提升水位引来雅鲁藏布江水,在西部再造一个中国。势如美国西部大开发的崛起思路。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能源咨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杜祥琬认为,“2010年我国GDP为世界总量的9.5%,能源消费总量已占世界总能耗的19.5%。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一方面,我国的单位GDP能耗已高出世界平均水平一倍;另一方面,以占世界近五分之一的人口消耗占世界五分之一的能耗,我国的能耗比例与人口比例相当。人均能耗已达世界平均水平。”有一组数据对比更说明问题,“2009年,我国GDP占世界的8.6%,却消耗了世界46.9%的煤炭和10.4%的石油。同年美国GDP占世界的24.3%,煤炭和石油消费量占15.2%和21.7%;日本GDP占8.7%,煤炭和石油消费量占3.3%和5.1%。”一比较差距就出来了。所以,中国若想实现可持续发展,靠现在的能源消耗难以持续,必须把能源消耗减下来。但依靠现在的节能减排,靠能耗指标限制用电量、改进工艺等等措施,还不足以维持高增长下的能源消耗。中科院士徐建忠认为:“到本世纪中叶,我国人口将达15亿,在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时,人均能源消耗按照传统工业化国家标准为4吨标准煤,总能耗60亿吨标准煤。我国走新型工业化国家道路,其人均能耗标准应从4吨标准煤降到3吨标准煤,我国化石能源的供应才能保证。”所以必须改变过去的“三高两低”(高投资、高消耗、高污染,低质量、低效益)的经济发展方式,通过发展绿色经济,逐渐淘汰高耗能产业。
今年7月份中央领导频繁光顾湖南进行调研,实际上湖南发展面临的问题以及提供的发展经验,将对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产生重大影响。去年作者到湖南长株潭地区调研科学发展,印象非常深刻。湖南长株潭地区历来以重化工业为主,优势产业多为“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产业,规模工业企业有60%左右为高耗能企业,这个地区除娄底市有少量的煤储量外,能源基本靠外地供应。湘江水位低,产生不了水电,本来可以依靠核能解决能源供应问题,但福岛核事故核电发展受到打击。这种重工业能源消耗高与没有能源的结构性矛盾成为制约长株潭地区发展的主要瓶颈。两型社会建设为什么选在湖南长株潭地区,就是因为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这个地区发展的难题,同时也是我们整个国家现代化建设必须攻克的难题。
目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应重在“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落实。2011年国家发改委编制了一份《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提出了“构建城市化地区、农业地区和生态地区三大格局,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开发模式”的区域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战略。这份规划将中国划分为3个优化开发区域、18个重点开发区域、25个重点生态功能区和7个农产品主产区,强调不同地区要根据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和实际开发状况来确定功能定位和开发模式。这实际上就从国家规划层面确认了中国大一统的区域性多元化发展格局。这个《规划》把过去实际具有的“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4个政策单元变成了“优化开发、重点开发、生态功能、农业产区”共53个政策单元,也就是针对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资源分布、环境状况、环境容量、发展状况,确定差别性的政策,形成不同政策分区,实行因地制宜的开发和治理;并且针对不同政策单元实行差别化的政绩考核体系。对优化开发区域,考核是强化对经济结构、资源消耗、环境保护、科技创新以及对外来人口、公共服务等指标的评价;对两类限制开发区域,主要强化对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对生态功能的保护和对提供生态产品能力的的考核。主体功能区建设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生态区域开发,更为长远的意义在于必然冲击和改变我国已经实行了两千多年的一元化大一统郡县制行政规划体制。农村产业化和专业化尤其是市场化以及城市化的快速推进,这种按主体功能区规划建设的区域性多元化的发展格局,以及由此可能形成的“多元化大一统的市镇自治”体制,将有可能伴随我国城镇化的到来,在未来30年左右的时间内自然形成。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