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中国留美潮之“变形记”——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吕晓波“亲历历史”

摘要:今天在美国纽约,从自由女神到华尔街,从第五大道到各大奥特莱斯,你也许会有那么一瞬间恍惚,这到底是美国还是中国:身边不断擦肩讲着中国各地方言的旅游团或顾客,很多商店里还都有会讲普通话和广东话的华人店员。

今天在美国纽约,从自由女神到华尔街,从第五大道到各大奥特莱斯,你也许会有那么一瞬间恍惚,这到底是美国还是中国:身边不断擦肩讲着中国各地方言的旅游团或顾客,很多商店里还都有会讲普通话和广东话的华人店员。

上世纪80年代末留学来美的吕晓波对于这种现象也有深刻的感受。现执教于美国常春藤学校哥伦比亚大学的吕晓波告诉记者,十多年来,身边的同胞数量可以说是“几何级地”增长了起来。

即便是常年大多数时间身居校园,也丝毫不妨碍吕晓波感受到这种强烈的反差。“现在在校园里,中国人的面孔你每一分钟都能遇到,和过去比,这个变化就是特别的大,”他颇为感慨地说。

变化之一:留学美国不再是梦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产阶级队伍壮大起来,这也推动了中国人留学美国的热潮。吕晓波很明显地感到,现在国内的老百姓都对美国教育比较推崇。“其实美国学费并不便宜,但是不管有钱没钱吧,大家现在在这方面都是挺舍得花钱的,”他说:“这个变化我觉得特别的大,尤其是我从教育行业感受特别明显。”

他说:“原来(十几年前)美国大学要是想录取中国留学生的话,还是很困难,因为他们都要求奖学金什么的。现在呢,大学只要给他发录取通知的话,这个学费一般来说都不是问题。”

(图片: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参加毕业典礼)

同时他深刻地感受到,现在海外留学生的生活整体上上了一个台阶。

他回忆道,在他留学的年代,中国学生一般都是有奖学金的,但如果奖学金不够,还要在校园里打工。

他告诉记者,他留学时与家里联系极少,给家里打个电话都是极其奢侈的事情,手机更是无从谈起。“那个时候我记得还因为急事发过电报,这个现在都没有了吧!”说到这里,吕晓波不免表露出些许对往昔的怀念。

他说,那个时候留学,家里很难帮得上忙,假期都没有人回国。“大家都在利用有限的假期打工,出来三年不回家的有的是。”对比现在,吕晓波说起自己的那个年代有种特殊的激动。

“现在,很多学生寒假都回家。我们那个时候的学生哪有假期就出去玩的,现在的学生们一放假就出去玩,真的是不一样了。”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