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觉醒并决定改革开放的深远影响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人民的面貌、国家的面貌、党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回过头看,中国共产党觉醒并决定实行改革开放,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改革开放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梦”。当今,中国社会“最大的政治公约数”是什么?或者说能够凝聚当今社会各种政治力量,各个社会阶层的最大共识是什么?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习近平同志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按照中共十八大报告所提出的设想,在21世纪前半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分为两个相互衔接的目标:其一,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其二,到2050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要把中国建成一个“现代化的强国”,对于仍处在不发达阶段的中国来说,发展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而要发展,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制约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障碍。34年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进展当然值得肯定。但是,一些关键性的、要害性的领域和环节并没有攻下来,经济领域一些深层次的体制性“瓶颈”依然存在。例如,作为市场经济改革“关键环节”的政府职能转变远未到位,作为市场经济重要支撑的要素(包括资本、土地及其他资源、技术等要素)市场化改革滞后,作为市场经济微观基础的国有经济改革处于胶着状态,垄断性行业改革基本没有“破题”,等等。倘若没有关键性领域和环节的体制突破,就难以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惟有改革开放,才能扫清科学发展之路上的一切障碍,才能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国梦”。
改革开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特别是“主体地位”实现。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中共十八大明确提出“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不仅阻碍经济发展,而且阻碍人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三性”上:即依附性、等级性、封闭性。
马克思在阐述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时明确指出:新社会是实现“人的自由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在这一社会中人们可以“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改革开放对中国的深远影响,最深刻地表现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特别是人的“主体性”增强上。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人的主体性得到增强和发展的,首先是农民。风起云涌的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开始萌生一种“主体”意识;第二,两亿多进城务工者进入城市,开始成为产业工人的新军,有的开始融入城市文明,其主体性也在释放过程中;第三,企业职工和管理者的“主体性”得到释放和促进;第四,一批具有开拓精神的科技创新者崭露头角;第五,个体经营者和私营企业主阶层的出现也形成一定气候。尤其是各个领域“一代新人”的迅速崛起,特别值得关注。这一代新人所表现出的自信、热情、坦率和开放,展现了中国人的精神风貌,代表着中国的希望。这是改革开放的最有价值的成果之一。
改革开放对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和人类进步具有重要意义。“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中国改革开放的意义,绝不仅局限于国内,而且对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和人类进步也具重要意义。
记得1992 年,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福山曾出版一部《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提出了“历史的终结”的命题。他说:“我们在见证的或许不仅仅是冷战的终结或者战后某个历史阶段的过去,而是历史的终结。”意味深长的是,从1992年到2012年,20年过去,其“见证”的历史并未完全出现,至少中国没有被“终结”。相反,在这些年中,中国经济蓬勃发展。正如世界银行专家所评论的,“中国只用了一代人的时间,取得了其他国家用了几个世纪才能取得的成就。”这样的进步对世界是不是有益呢?
这里有个典型事实: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人类21世纪第一场国际金融危机从天而降,使包括美国、欧洲以及中国自身等在内的世界各国发展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难,在“黑云压城城欲摧”的紧急关头,中国的决策是果断的,举措是有效的,不仅自己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企稳回升,而且也尽力帮助朋友应对风险冲击。中国在此过程中之所以能够“拉得出,顶得上”,从而对人类有所贡献,“底气”从何而来?还不是改革为中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吗?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和平与发展乃时代之主题。在这一时代主题面前,中共十八大报告鲜明指出,中国“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按照“和平、发展、合作、共赢”这面“旗帜”来促进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不是有利于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呢?是不是有利于世界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呢?是不是有利于科技革命实现新突破呢?是不是有利于全球合作向多层次全方位拓展呢?历史已经回答,并将继续回答:会的。
这就是中国的改革开放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意义之所在。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