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与文化可持续安全

中华文明与文化可持续安全

主持人:当今社会,当网游市场里闪现刀光剑影时,如何更好地关注参与者的心灵健康?当扑面而来的声色光电震撼感官时,人们是否还在关心精神升华?从某种意义上讲,文化的可持续安全与可持续发展一样重要,它摆在我们面前,成为不容回避的紧迫任务。这次讲坛的讲演者傅振中是“中国国家安全论坛”的高级研究员,他对中华文明如何可持续安全发展作了深入的思考。

傅振中:主持人提到的这个问题确实令我们无法回避。这种关注本身就表明娱乐文化和消费文化要有人文精神。也只有具备健康深厚的人文文化底蕴,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文化才不会出现大问题,人们才会拥有更好的精神家园,社会才会更加和谐稳定,国家才能持久安全稳定。

中华文明是化解“中国威胁论”的有效办法。随着中国崛起势头的增强,世界对于中国崛起的不安、忧虑、怀疑、乃至恐惧的情绪在滋长,形形色色的“中国威胁论”层出不穷。这种状况的出现绝非偶然。

现在世界70亿人口,对中国有深刻了解的为数极少。人们总是会拿历史上大国崛起的先例来看待中国。历史上的大国崛起,总是损人利己、弱肉强食,带来腥风血雨和战争。中国崛起为什么就是例外?人们也会拿苏联来比照中国。苏联强大起来就侵略、扩张、争霸。苏联是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也是共产党领导的,为什么中国就和苏联不一样?此外,中国的崛起,是13亿人崛起,人类历史上没有13亿人崛起的先例。尽管中国一再申明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但是,由于中国的块头太大了,崛起必定会打破现存的利益格局,必定会使人们感到忧虑和不安。

400年前,意大利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在中国30年,深入研究了中华文明的历史和经典,最终得出一个结论:中华文明具有非侵略、非扩张本性。

中华文明的主体是农耕文明,与海洋文明与游牧文明很不同。海洋文明和游牧文明大多具有空间上的拓展性、进犯性、无边界性。他们的出发点和终点,此岸和彼岸,是无羁的、不确定的。相反,中国农耕文明的基本意识是固土自守,热土难离。它建立精良部队的目的,全都在于集权的安慰和边境的防守。

万里长城作为中华文明的象征,便是防守型而不是进攻型的证明。

这种非侵略性的特点,也护佑中华文明成为所有人类古文明中传之今日的唯一者。

文化决定观念,观念决定行为。一个民族的行为, 一个国家的行为,从本质上看,文化的影响巨大。要从根本上化解对中国的疑虑和不安,最好的办法,是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中华文明。迄今为止的几百年是西方文明统治世界,中华文明还远未被世界所了解。正如许嘉璐所言,中华文化走出去还是幼儿园,而西方文化在我国却是博士生导师。

中华文明是达到长治久安的有效途径。中国有两千多年封建统治的历史,是世界上封建统治历时最久的国家。中国封建统治的重要特点是稳定,每一个王朝都要持续几百年。这种稳定在世界其他地区是不多见的。为什么中国封建统治时期的社会如此之稳定?从根本上说,这是由于中华文明、中华文化所决定的,主流文化保证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稳定。

然而,在鸦片战争之后,我们中国人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西方的炮舰使中国人醒过来了,反思我们为什么落后了,并发现我们的文化上有弊病。所以,过去100多年,我们对自己的文化是持批判态度的,这是当时中国革命的需要。新中国成立之后,运动不断,到了后来的“十年浩劫”——“文化大革命”,对中华文化的批判和否定更是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把中华文化贬得一无是处。

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国门打开,外国人来到中国,中国人走向世界。我们看到外部世界很美好。于是,在今天的中国出现了这样一种社会现象:认为洋的比土的好,新的比旧的好,现代的比古时的好。许多商品和公司取名都要带一点洋味儿,似乎不带一点洋味儿,不带点西方味道,不足以表明是现代的。那么,我们自己究竟是什么?中华文明、中华文化究竟是什么?许多人说不清楚。以至于我们在学习西方文化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口吞食西方文化食品。食之过久,过量激素造成了我们肌体的“亚健康”。主要症状是:在社会层面,对科学技术的迷信,对物质享受的崇拜,对倒退文化的赞誉;在思想领域,二元对应,工具理性、机械论,以及弥浸在这个领域的“浮躁、浮夸、浮浅”现象。还有人们经常谈论的“信仰、诚信和公信力”三大危机威胁着社会的稳定和长治久安,而要解决这些危机,正需要从中华文明中汲取智慧。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