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为民族”作为共同追求

把“为民族”作为共同追求

以新的政治理念、历史视角和辩证思维构建价值坐标,把“为民族”作为共同的价值追求,用历史的眼光看,“求大同存小异,弃前嫌、想未来”;用现实的眼光看,“化干戈为玉帛,聚人心、共筑梦”。

近日,陕西省政府批准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原国民党军队的5名士兵为烈士,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这并非一条“孤立”的新闻,去年4月5日,南京曾在菊花台公祭抗战期间被日军杀害的国民党政府外交九烈士,随之,台儿庄举行“台儿庄大捷”74周年纪念活动,为新发现的两名国民党参战官兵遗骨举行隆重下葬仪式;今年4月4日,央视播出《青山祭忠骨:一个都不能少》专题节目,披露国家计划到2014年完成61万余座散葬烈士墓的抢修,其中包括赴缅中国远征军官兵遗骨的保护。这些“集束发生”的新闻事件,向人们传递着怎样的信息呢?

刘伯承元帅有段话值得我们深思,他说:“我们牺牲了一位战士,他的全家都要悲伤,这给那个家庭带来多大的损失!同样一个国民党士兵死了,也会殃及整个家庭,他们都是农民子弟,一场战争要损害多少家庭啊。我至今仍看到无数同胞为我们铺设的一条血肉模糊的路,我们是踏着他们的尸体走向胜利的。”上个世纪,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肩负着民族的命运”走向杀敌的战场,多少有名的将军和无名的士兵,为了国家和民族“流尽了最后一滴血”。由此,我们应该向所有为我们的民族生存而流血的先烈敬礼!

“抗战牺牲的国民党士兵能否被追认烈士?”今天这已“不是问题”,这是“对历史的尊重,对人性的尊重,也是对民族自身的尊重”已经成为共识。中国共产党人敢于为“曾经的对手”修缮正史、树碑立传,不仅展现了一个成熟政党“宽广的胸怀,高超的智慧,求实的精神”,更是在向世人昭告,其正在寻求建立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念”。

“任何为了民族利益的理念都应得到维护,任何为了民族利益的牺牲都应得到褒奖”,“为民族”已经或正在成为人们判断和选择的价值基础,这是一种超越性价值。现实社会,多元价值的存在、不同层面的追求可以各有各的不同,但在不同中可以找到一个共同点,这个点是散面的中轴,是万众一心的驱动,平时可以在这个点下同舟共济,“非常时期”则可以在这个点下“紧急集合”。

100多年前,孙中山先生把“民族”置于“三民主义”的首位,激励无数仁人志士为之不懈奋斗。“民族兴旺至上,国家富强至上,人民幸福至上”,跳出历史局限,丢掉陕隘观念,以新的政治理念、历史视角和辩证思维构建价值坐标,把“为民族”作为共同的价值追求,用历史的眼光看,“求大同存小异,弃前嫌、想未来”;用现实的眼光看,“化干戈为玉帛,聚人心、共筑梦”。如此,让一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最充分地涌流,中华民族必将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完颜平)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