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禽色变”大可不必

“谈禽色变”大可不必

摘要:由于H7N9疫情,很多消费者对禽类产品“能不吃就不吃”,不少餐馆也取消了相关菜品。来自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的数据显示,过去两周以来整个家禽业的直接损失约60亿元,加上间接损失,将近百亿元。这些政策,显示了政府部门的明确态度,也向人们传递出一份信心和导向:科学应对,理性消费。

由于H7N9疫情,很多消费者对禽类产品“能不吃就不吃”,不少餐馆也取消了相关菜品。来自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的数据显示,过去两周以来整个家禽业的直接损失约60亿元,加上间接损失,将近百亿元。

谈禽色变,大可不必!

与应对禽流感一样,消费禽产品同样需要理性。这份理性,建立在科学结论之上。早在4月8日,世卫组织就已明确指出,吃正常处理和烹调的禽类肉是安全的,禽流感病毒在足够热的情况下会灭活。专家也建议,只要吃禽肉时煮熟、煮透,不吃生的或半生的鸡蛋,不吃病死的禽类,食品加工、食用过程中做到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等等,就可以避免通过饮食感染禽流感。就此而言,谈禽色变当属“过度反应”。

诸多事实也表明,基于对疫病的恐慌而对禽产品一概说“不”,大可不必。中国兽药协会信息中心提供的资料显示,大量养殖户发现,禽类之间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疫情,如“大量死鸡”、“养鸡的人纷纷染病”之类的现象。为了打消人们对禽类的恐惧,眼下各地都加强了对禽类的检疫。并且,为了消除或减缓人们的恐慌心理,中国工程院院士、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兰娟和不少省市的负责人纷纷带头吃鸡肉;昨天媒体报道的郑州H7N9住院患者食谱中,鸡蛋也赫然在列……这些事实都充分说明,只要处理得当,禽产品完全可以食用。对禽流感,市民保持适当的警惕可取,谈禽色变则显失理性。

还应看到,人们谈禽色变,影响已远不限于餐桌。中国是世界第一养禽大国,禽类产品远离餐桌后,从事这一产业的养殖户、经营户已经陷入苦苦支撑的地步:珠海的养殖户将卖不出的鸡鸭苗闷死;福建鸭场上万鸭苗贱卖喂蛇;佛山某禽养殖企业6天损失200万元……当刚刚睁开眼睛、大声叫着的小鸡小鸭成千上万被扼杀,我们在痛心之余,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过度恐禽,伤害的不仅是中国亿万禽鸟的生命,更是一个行业的走向以及未来的禽肉消费市场。今日养殖环节若受重创,明日势将传导至销售环节,最终为市场供给不足、价格高扬埋单的,亦是消费者自身。

和猪、牛、羊等养殖业相比,禽产业效率更高,排放更低,是未来发展养殖业的主流,也是在中国粮食安全问题上占有重要战略地位的行业。为此,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已于近日发布扶持家禽业稳定发展的政策意见,将对全省现有70万套祖代种禽按照每套50元标准给予补贴,以稳定家禽生产基础,保证疫情过后恢复生产。省财政还将安排2500万元资金,对收储企业租赁冷库等费用给予补助,市县财政按1:1比例配套。这些政策,显示了政府部门的明确态度,也向人们传递出一份信心和导向:科学应对,理性消费。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