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因素会威胁到中国经济的增长前景?一是中国的经济增长能否被严重的环境问题所阻挡;二是世界经济的波动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波动是否使得中国经济受到牵连;三是中国的社会模式和政治模式是否会被腐败及不平等削弱,所有这方面的改变都会改变这个方程式,而其中的关键是中国能否真正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一个劳动密集型经济转变为高附加值的经济。这方面台湾地区做到了,韩国也做到了,我想大陆怎么会做不到呢?如果中国能够成为真正的创造型经济,中国的崛起就是可持续的。(下转第4版)(上接第1版)中国还有一些差异性问题,比如穷人和富人的,沿海和内陆的,还有腐败问题,自由、人权问题等,这些社会问题也亟待解决。不平等的上升是相对迅速的,在基尼系数这个指标上,中国表现比较糟糕,我想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统计问题,它反映了中国内部财富分配的严重不均,表明多数中国人并不是这场财富增值游戏中的获益者,这个状况如果不改变,将来会出现大问题。这种不平等和腐败还是联系在一起的,导致贫富差距有一个因素就是腐败。在未来应该有更大的公正性,想把人心凝聚起来,应该有更加合理的利益分配。
记者:也就是说,在现代化第一个阶段中,中国的现代化主要关乎自己,第二个阶段,中国的现代化一方面和自己有关,同时也在形成对世界的影响。您认为,中国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和世界进行良性互动,真正以一种建设性的方式发挥自己的全球影响力?
马丁·雅克:中国接下去的现代化比上一个阶段更为复杂。从1978年到2000年,中国的转型对世界的影响并不大,中国的全球影响力非常有限,但从2000年以来,这个局面明显发生了改变。从现在到2030年这个阶段,中国的现代化主要体现在城市化,经济发展模式越来越成熟,科技创新方面投入更多,与此同时,中国的现代化将对世界产生更大的影响。目前,绝大多数西方人对中国的了解极为有限,非常少的人能懂中文,但随着中国的崛起,世界其他地方多少会有些中国化。之前的200年是西方化,世界各国主动或者被动地西方化,到目前为止,西方世界还是占据上风,但在未来,多少会受到中国的影响。
然而,从政治、道德、文化等方面来看,中国还没有做好成为世界领导者的准备。中国要想成为世界领袖的问题之一,就是对世界的了解和接触并不是很多,在一定程度上跟世界还是有点隔离。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怎么能够迸发出一种世界主义的胸怀?这是个问题。中国实际上认为自己和世界处在两极的位置上,并从两极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这并不好。中国人的思维经常认为,中国和世界是两极,把印度非洲等一些国家忽略掉了。另外,中国和世界的关系不能简单地就是一种经济关系。在未来,中国的经济规模如果达到美国经济规模的两倍,到那个时候,中国人可能具有一种全球意识,中国人成了全球或世界的中国人。这种心态不仅发生在上层,而且发生在每个普通中国人身上。但是,和世界互动不只是和西方对话互动,也不只是和我们这些白人打交道,白人占世界人口只有15%,我们是正在消失的少数民族,中国必须立足于一种世界交流。
北京和上海都是中国最具国际化的都市,与伦敦、纽约这样的西方国际化城市共性也越来越多。实际上,伦敦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这一点我想跟上海不大一样,当然上海也有很多移民,但是主要来自于中国的其他地方,而不是来自于其他国家,而伦敦的移民大部分来自于世界各地,伦敦已经有三分之一的非白人了。中国如果要成为全球的领袖,像美国那样的全球的领袖,必须要学会美国的包容性。美国融汇了各国人群,现在还有一位非洲裔的总统。这是值得中国思考的。
传统认为,新兴大国和既有大国会导致世界的冲突,一次大战、二次大战好像都是这样来的,我想世界玩不起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军事冲突,我们付不起这样的代价。现在和一战二战时期完全不一样了,中美如果爆发战争,我想将是世界上的最后一场战争,因为它会摧毁整个世界。我相信,中国的崛起会不同于美国。历史上强大的中国就是如此,中国人总是骄傲于自己的历史,这种心态并没有因为200年西方主导世界而有所削弱。因此,我们应该在一个完全不同的背景下考虑中国崛起以及中国的国际影响力问题。20世纪可以说是野蛮的世纪,不应该在21世纪加以重复,对于美国和中国而言应该尽快找到一种方式来适应,相互容忍,相互妥协,相互协作,这样才能更好地避免冲突和战争。中国要承认互相尊重,互相依靠。中国要意识到,不仅要有所得,还要有所付出。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