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恐的“软肋”

反恐的“软肋”

摘要:每日新报评论员 喻满意 这两天美国调查人员正忙于找出,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一对车臣兄弟制造了波士顿恐怖爆炸袭击。据报道,从目前获得的线索看,没有证据表明这对车臣兄弟作案与任何美国国内激进组织或国际恐怖组织有关联。

这两天美国调查人员正忙于找出,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一对车臣兄弟制造了波士顿恐怖爆炸袭击。人们想知道这起爆炸案背后是否有任何组织染指。不过,最新调查显示,26岁的塔梅尔兰本人正是这起恐怖袭击的策划者,弟弟焦哈尔只不过是个从犯。

据报道,从目前获得的线索看,没有证据表明这对车臣兄弟作案与任何美国国内激进组织或国际恐怖组织有关联。美国联邦调查人员和反恐专家越来越倾向于认为,这对兄弟是单独作案。他们推测哥哥塔梅尔兰通过网络获得了作案动机和进行了训练。

这一事实再次凸显了美国和西方国家反恐工作的“软肋”:单兵作战的恐怖袭击者远比有组织的恐怖团伙更难破获。“独狼”式恐怖袭击变得越来越容易,因为其在没有恐怖组织的训练和资金支援下就可以独自完成。恐怖分子所需要的仅仅是互联网。尽管有关“独狼”恐怖袭击在定义上有分歧,但是许多国家的政府和执法机构承认这种威胁正在增加。2011年发生在挪威首都奥斯陆的袭击事件,“独狼”布雷维克枪杀77人。同年11月美国胡德堡军事基地发生的恐怖事件也是由一位美军军官独自干的。

“独狼”之所以危险,是因为他们独自行动,没有任何组织压力或决策程序,因而往往充满“创造性”。他们的这种自由成就了一些史上“最有想象力”的恐怖袭击:如1920年史上第一次汽车爆炸袭击,1961年的劫持案,以及2001年的美国炭疽信件恐怖袭击等。

“独狼”恐怖分子也难以辨别和抓获。有专家将“独狼”恐怖分子称为“一个人的部队”。如果恐怖分子与恐怖组织有联系,他们被发现的可能性就会增大。一个恐怖行动参加的人越多,暴露的可能性就越大。“独狼”往往单独作案,因而通常没有通讯往来可以截获,也没有同案犯被抓获或被审讯。这也是一位美国邮包炸弹嫌疑犯曾在美国17年都没有被抓获的原因。

在波士顿爆炸案中,这两兄弟所策划的事看来只有他们两人知道,他们的亲戚朋友没有人察觉。而专家也认为,这两人的“变恐”之路也不符合反恐人员眼中的恐怖分子形象。据报道,美国执法机构曾调查过哥哥,却没有发现他有实施恐怖袭击的证据。他显然与车臣的恐怖组织没有任何正式联系,也没有接受任何恐怖训练。最终让美国的反恐机关麻痹大意,使惨案在“眼皮底下”发生。

“独狼”袭击之所以越来越频繁,重要推动力是互联网。在互联网上,恐怖分子可以找到任何实施袭击所需的东西,从自制炸弹指南,到地图和袭击目标的详细图。有关世界上每一起恐怖袭击的细节也多如牛毛,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潜在的恐怖分子提供了极好的指导。此外,网站、博客、脸谱等社交网页和聊天室等,都为“独狼”接受和传播激进思想提供了良好场所。

当然,互联网为“独狼”行动提供了方便,同时也容易让他暴露自己的“踪迹”。一旦他在网上浮现,就容易被执法机关发现。许多“独狼”在作案前都在网络上留下许多“踪迹”,包括前面提到的布雷维克。因此,防范“独狼”的一个重要措施是监控网络。而其他措施也可以降低“独狼”袭击的风险,包括在公共场所增加监控摄像头等。波士顿恐怖袭击案调查之所以取得如此快的进展,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街头的摄像头拍到了两人的镜头。更重要的是,专家和政府应该重视“独狼”的威胁,而不是仅仅关注“基地”这样的恐怖组织。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