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对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性贡献(5)

毛泽东对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性贡献(5)

(三)纠正共产风

从1958年下半年起,出现了严重的以“一平二调三收款”为基本形式的共产风,首先只有县、公社、生产队刮,到后来,省、地两级也刮,社员和社员之间也刮。越刮越严重,越刮越大。以致到了“见钱就要,见物就调,见屋就拆,见粮就挑”的地步。“‘共产风’不仅严重破坏社会生产力,而且严重增加了群众对共产主义的误解,毁了一批干部和基层组织。一些坏分子则混水摸鱼,胡作非为,欺压群众,败坏党的声誉。”

毛泽东给共产风泼冷水并严厉批评:“家具可以不归公,这是一部分生活资料。吃饭集体,衣服、床、桌、凳等等不能集体嘛。”“对私人间的债务问题,一风吹,又一次‘共产’哩。这是劳动人民的劳动所得,把你的拿过来,这不是租借是侵略了。”他主持召开的第二次郑州会议,专门研究纠正“共产风”的问题。在会上,毛泽东第一次使用“共产风”一词,并指出了其主要内容。他说:“公社在1958年秋季成立之后,刮起了一阵‘共产风’。主要内容有三条:一是穷富拉平。二是积累太多,义务劳动太多。三是‘共’各种‘产’……在某种范围内,实际上造成了一部分无偿占有别人劳动成果的情况……无偿占有别人劳动的情况,是我们所不许可的。”这段话中,毛泽东不仅指出了共产风的表现形式,还道出了它的实质即无偿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

毛泽东认为问题的症结在于没有人民公社内部所有制。要克服平均主义,就必须改变人民公社一级所有的经济核算方式。第二次郑州会议规定了整顿和建设人民公社的方针,这成为制止“共产风”的基础政策。对平调,毛泽东认为是平均主义的小农意识。他说:所谓平均主义倾向,即是否认各个生产队和各个个人的收入应当有所差别,实质就是否认按劳分配。他说:一平、二调、三收款,引起广大农民的很大恐慌,这是我们同农民关系中的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在1961年3月的南三区会议上,毛泽东提出:“这次会议要解决两个很重要的问题:一是生产队与生产队之间的平均主义;一是生产队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平均主义。这两个问题不解决好,就没有可能充分地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在对“共产风”提出批评的同时,毛泽东还提出了纠正举措:教育为主,惩办为辅,坚决退赔。1960年3月,毛泽东指出:“在一些县、社中……‘共产风’、浮夸风、命令风又都刮起来了。一些公社工作人员很狂妄,毫无纪律观点,敢于不得上级批准,一平二调。另外还有三风:贪污、浪费、官僚主义,又大发作,危害人民。什么叫做价值法则,等价交换,他们全不理会……对于这些人,应当分别情况,适当处理。教育为主,惩办为辅。对于那些最胡闹的,坚决撤掉,换上新人。平调方面的处理,一定要算账,全部退还,不许不退。对于大贪污犯,一定要法办。”同年12月,毛泽东再三强调说:“退赔问题很重要,一定要认真退赔。大多数都要由各地自己退赔,县、社一定要拿出一部分实物来退赔,现在拿不出实物的,可以给些票子,这就叫兑现……破产也要赔。因为我们剥夺了农民,这是马列主义完全不许可的……要纠正‘共产风’,就要真兑现,不受整、不痛一下就得不到教训。苦一下、痛一下,这样才能懂得马克思主义的等价交换这个原则。”

在全党和毛泽东的努力纠正下,“共产风”的问题才得到比较彻底的解决。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