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少一些冷漠的“洁癖”(2)

请少一些冷漠的“洁癖”(2)

 

1980年代以后,中央在政策上允许农民进城,但他们依然被看做是城市的负担,是城市资源的消耗者,依然被严格管控。图为农民工抢购回乡火车票。

 

1980年代末经济衰退,农民被认为抢占市民饭碗,为保证市民就业被当成“皮球”踢回家,到1990年代中期,农村进城务工人员依然被城里人视为来抢饭碗的,许多人由此对农民工有偏见。图为黄一鸣1993年的摄影作品《60个人的住处》。

由于对农民工的歧视,他们被视为社会治安局势恶化的替罪羊,许多人会轻易的被收容遣返,“查暂住证”成为许多农民工忌惮的词语,农民工的工资也时常被拖欠。

伴随着一系列的政策歧视,外来务工人员在城市往往被边缘化,由此造成了大量的留守儿童现象,那些未留守的儿童在城市也上学困难,有的甚至丧失了接受教育的机会。图为海淀东升乡,一男孩站在已被拆除的打工子弟学校——新希望小学门口。

外来人员在城市被收容后,常常遭受殴打、虐待,特别是在极左年代,许多人死于收容所,而最近的案例是孙志刚,他因为没有暂住证而被收容,最后死在收容所里,而他的死亡也导致收容制度被废除。图为孙志刚生前照片。

近日,围绕异地高考争论纷纷。争论中,京沪本地居民把外来人员讥为“异闹”,认为外来人员伤害了本地人的利益,要求外来人员滚回老家。而作为区分外地人标志的暂住证制度,目前仍在北京、上海推行,外来务工人员受歧视的现象依然未被扭转。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