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 我国城市准备还不充分

城镇化 我国城市准备还不充分

中国城乡建设经济研究所所长陈淮

编者按:2013年4月27日,由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德国国际合作机构合作举办的以“城镇化发展与包容性增长”为主题的“2013’亚洲转型国家经济政策对话”,第77次中国改革国际论坛在海口召开,会议邀请亚洲转型国家的政府官员和改革发展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围绕如何在城镇化快速发展中促进包容性增长涉及的重大课题进行广泛交流和对话。中国改革论坛网、腾讯网进行现场直播,以下为中国城乡建设经济研究所所长陈淮演讲:

谢谢大家!早上好!

中国的城镇化是一个中国人和全世界人民都关心的大课题,因为它将极大地影响中国未来二十年甚至三十年更长一段时间内经济社会发展、制度变革以及老百姓生活改善的根本问题。

推进城市化,首先明确一个重要的立足点,和在座的媒体朋友交流,希望大声疾呼。城镇化不是政府特别想让农民搬到城里头住,不是学者认为应该把农民土地剥夺了放到城里来,而是一个物质生产力发展的客观必然;不是有一部分人想把农民弄到城里头来,而首先是客观发展,然后是符合农民利益,最后是符合全社会的共同利益。作为物质基础来说,我们之所以需要一个叫“城市”的东西,是因为在工业化,用机器取代手工劳动这样一个历史发展过程中,成批大量规模经济要求我们有集中的生产力和资源运输力,市场经济要求有更高效率,更低成本的交易场所,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要求有共享的符合经济效益的基础设施,集中集约的利用配置基础设施、公共市政管理,最后让更多老百姓分享城市化生活方式下的好处。简单来说不是哪一部分人主观决定的中国需要城市化。同时我们得特别强调我这个题目中“积极稳妥”的含义。中国、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传统是立足于农耕文明、手工劳动、男耕女织、自然经济基础上的,我们对城市化进程的规律缺乏认识和了解,包括计划经济年代,包括中国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在城市化进程中、城镇化进程中我们是得失兼有,有些错误其实很幼稚,很初级。在计划经济年代我们并没有建设过像样的城市,今天在住房建设中,大家熟悉的一个重要的保障型房型叫棚户区改造,棚户区专指国有大型企业员工居住区,主要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批工业生产聚集区,今天不能叫城市,我们起了一个专业名词叫“老工业基地”,加上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准备打仗,备战备荒,我们城市建设中采取了应急的战备房、简易房的措施,工业生产能力的配置按照靠山、分散、进洞这三种方针配置在贵州、陕西的大山沟里,目前我们讨论的城镇化不仅是对农耕文明一个彻底的变革,也包括计划经济给我们留下的副遗产的纠正。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