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均衡性改革的两个突破口

我国均衡性改革的两个突破口

一、为什么提出转型国家包容性改革方略?

从三个方面来分析探讨,即理论、国际、现实:

国家包容性政策

(一)理论。

1、中国思想家的平衡理论。我比较看重老子的《道德经》,这部书里有阴阳平衡理论,这是中国的大智慧。中国以老子哲学依据的道家有“太极图”,太阳和月亮平衡,男人和女人平衡等等,这是规律,我把它称之为“均衡规律;”

2、国外思想家的均衡理论。据我看到的著作,我发现,国外的一些大思想家、哲学家、人类学家也提出过一些均衡思想。比如法国人类学家,结构主义的创始人列维斯·特劳斯就写过一本《均衡论》,里面阐述了相当深刻的均衡思想。

3、我个人在研究《包容性改革论》中形成的“大均衡改革”思想。我正在撰写的《包容性改革论》从理论框架来说,包括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改革思想的包容性。包容天下。

例如,今天讨论城镇化过程中的农民工市民化问题,我们探讨改革户籍制度,我们不妨想一想:中国城市户籍制度是包容性的吗?二元分割的户籍制度,在城乡居民之间形成这么大的鸿沟,直到今天我们把两亿多农民工排除在户籍制度之外,这是包容性的吗?由此而造成的权利不平等,是公正的吗?当然这有一个历史的过程,我们克服它,解决它也要有一个历史过程,不可能“速战速决”,下一步路将很难走,但是,深层的包容性思想我觉得中国没有完全解决。

从理论深层探讨,包容性思想的关键点在哪里?我个人认为,衡量的标志是你敢于不敢于、能够不能够包容“异类”?关键是包容不同思想,包容奇特的东西。比如,前不久冰岛女总理带着她的同性恋第一夫人到北京,我们包容不包容这种奇特的现象?这是一个考验。从一定意义上说,包容异端才是包容的真谛,要解决“排异反应”的问题。

第二部分,制度创新的包容性。这是包容性改革最核心的部分。我主张建立“包容性制度”。刚才迟福林教授讲的未来几年城市里要取消户籍制度建立以“人口登记”为主要标志的制度,叫人口登记制度也好,叫居住证制度也好,叫身份证制度也好,我认为这都是包容性的制度,尤其是以身份证、为唯一标识更是包容性的制度。我在台湾住过一段时间,它那里也有户口制度,但是户口只是一个登记的功能,没有别的功能。

第三部分,改革方略的包容性。就是改革在运作的时候要包容,这个地方讲的就是均衡。我今天的发言侧重点在讲均衡,是操作层的问题。

第四部分,改革成果的包容性。改革出了成果怎么让大家共建共享?在我的心目中这实际上是一个共建共享的问题。世行、亚行讲的包容性增长,主要指的是这一层的包容性。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