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亿留守流动儿童如何“致青春”

1亿留守流动儿童如何“致青春”

日前,全国妇联发布《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截至2010年,我国0-17岁农村留守儿童和城乡流动儿童已达到9683万,其中留守儿童约6103万,流动儿童约3581万。留守儿童中有近205.7万处于独居状态,而流动儿童则在多集中在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如上海市每10个儿童中有4个是流动儿童,北京和浙江每10个儿童中就有3个是流动儿童。

考虑到数据主要源自于2010年的第六次人口普查,可以想见,在城镇化不断扩大和流动迁徙日益频繁的今天,这个数字只能说是保守估计。同样作为祖国未来的花朵,留守流动儿童的境况却不容乐观。

一个重要数据是,2005年以来学龄前留守儿童(0-5岁)规模快速膨胀,达2342万,比2005年增加了757万。相对于城市居住人口的越来越多,学龄前留守儿童不降反增,而且增幅巨大,属于极不正常。这些学龄前留守儿童的父母多是年轻的“80”后,许多来自农村或小城镇,因为学习或工作的原因,早已习惯于异地城市的生活。但无论是辞职自己带还是找保姆带孩子,或者送进托儿所、幼儿园,抚育成本都极其昂贵,而异地城市又未能给安土重迁的老人们进城帮忙提供便利,所以只能无奈地送小孩回家乡。这样一方面造成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极为重要的幼年时期缺少亲情和来自父母的安全感,影响日后一生的人格塑造,另一方面年轻父母缺乏共同抚育子女成长的磨砺,影响了家庭的成熟,也容易成为社会和谐的隐患。

稍稍可喜的是,义务教育阶段和大龄留守儿童的数量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减少,流动儿童的数量在增加。这表明,由于受到义务教育公平性的保障,以及城市就业机会的增多,更多的流动人口愿意把大一点的孩子带到城市里来,接受城市里更优质的教育。尽管当前流动儿童在平等的考试权、录取权等方面还有待提高,但是城市教育能够广泛接受和容纳流动儿童,已经是可喜的进步,期待城市的教育能展现出更大的包容性和公平性,彻底消除歧视,彻底落实去年国务院督促实施的随迁子女异地中高考政策。

对于广大儿童而言,接受教育是最大的事情。有研究表明,在父母身边的随迁子女,其受教育水平、人格健全水平、智力发展水平,均要明显优于留守儿童,这正说明了父母在儿童教育上不可或缺的作用。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这关系到我们祖国未来的面貌和国际竞争力。所以我们要大力提倡和补助年轻父母亲自抚育儿女的行为,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同时,大胆地破除户籍歧视、地域歧视等羁绊,千方百计地做好各项公共服务,提供优质、安全而且人人都支付得起的保育、幼教和学校教育,完善职业教育,条件成熟时可以将幼教纳入义务教育体系,为这1亿孩子创设一个公平、和谐、快乐的教育环境,让他们和其他孩子一样,也拥有一个阳光、温暖、亲情环绕的青春。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