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题小作”有章法——对10篇报纸现场短新闻佳作的概略分析(3)

“大题小作”有章法——对10篇报纸现场短新闻佳作的概略分析(3)

核心提示:《美军入侵一周后的巴拿马街景》,新华社1989年12月27日播发,作者胡泰然。《目击杨利伟飞天归来》,载2003年10月17日《解放军报》,作者孙阳、唐振宇、范炬炜。《华阳礁上补给忙》,载1989年11月21日《解放军报》,作者刘冰、徐文良。

描写在这些稿件中总占比约32%,且无一例外采用“白描”手法。“还是这间透着八闽风情的大厅,还是上午10点这一时刻,背景依然是那幅日光岩巨画,茶几上照例摆放着两盆鲜花……”《难忘的时刻》一开头,作者就笔带感情地将读者引入新闻发生地——邓小平同志最后一次接见外宾的人民大会堂福建厅。

好的现场短新闻作品不仅能让读者如临其境,还能“如闻其声”。10篇作品几乎篇篇都有直接引语。特别是《这段历史我作证》和《目击杨利伟飞天归来》,引语的运用格外成功。

10篇作品中议论的占比最小,通常在文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效果鲜明。《别了,不列颠尼亚》收尾一句:“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精彩的议论余韵无穷;《美军入侵一周后的巴拿马街景》最后一句:“这就是高唱‘人权’和‘民主’的美国政府给巴拿马人民的圣诞礼物!”一语道破主题,令人警醒。

文无定法。以上分析,只粗略探讨了现场短新闻的基本采写规律。要写出好作品,还要在实践中不懈地探索。

附录:10篇报纸现场短新闻佳作题目

《难忘的时刻》,载1989年11月1日《人民日报》,作者孙毅。

《美军入侵一周后的巴拿马街景》,新华社1989年12月27日播发,作者胡泰然。

《别了,不列颠尼亚》,新华社1997年7月1日播发,作者周树春、胥晓婷、杨国强、徐兴堂。

《目击杨利伟飞天归来》,载2003年10月17日《解放军报》,作者孙阳、唐振宇、范炬炜。

《华阳礁上补给忙》,载1989年11月21日《解放军报》,作者刘冰、徐文良。

《战士永远是和平的使者》,载1991年11月22日《解放军报》,作者张弛、高艾苏。

《这段历史我作证》,新华社1991年6月8日播发,作者温闽、黄宝福、段继禹。

《铁肩担国防》,载1990年8月27日《解放军报》,作者郑蜀炎、徐文良。

《万里圆月》,载1990年10月14日《中国石油报》,作者刘东昌、陈晓。

《鲜花不知送给谁》,载1990年8月7日《冶金报》,作者李军。

(作者系解放军报社政工部信息组组长)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