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另一个视角看社会主义的本质(2)

从另一个视角看社会主义的本质(2)

二、社会主义本质论体现了老祖宗揭示的科学社会主义的普遍性

社会主义本质论的五句话有三层含义:一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二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三是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三层含义有机统一,构成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学界有的同志著文说,这指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而且是中国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本质,也就是说,它揭示的是中国社会主义或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特殊性。但笔者认为社会主义本质论虽然是邓小平立足于当代中国提出的,而实际上反映的是社会主义所固有的一般规律,揭示了社会主义普遍性。因为上述三层含义,恰恰是对马克思主义老祖宗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中三条基本原理、原则的继承和新的概括。这三条基本原理和原则是:

(一)社会主义就是要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水平上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分别就此提出过许多重要论断:一是生产力的发展是一切社会变革和进步的终极原因。如马克思说未来社会是保证社会劳动生产力极高度发展这样一种经济形态,恩格斯说社会制度和所有制关系中的每一次变革都是产生了同旧的所有制关系不再相适应的新的生产力的必然结果,列宁说生产力的状况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主要标准和最高标准。二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要表现在高于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上。社会主义社会优于资本主义社会,就是因为它既继承资本主义已有的发达的生产力,又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生产力,由此决定了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的首要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如《共产党宣言》就指出无产阶级在上升为统治阶级以后要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列宁指出在任何社会主义革命中,当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任务解决以后,必然要把创造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的根本任务提到首要地位,这个根本任务就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三是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的最根本途径和保证。正如列宁所说,劳动生产率,归根到底是使新社会制度取得胜利的最重要最主要的东西。资本主义可以被最终战胜,而且一定会被最终战胜,因为社会主义能创造新的高得多的劳动生产率。四是在社会主义阶段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实现共产主义奠定物质基础。如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说,将来共产主义高级阶段之所以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由于只有在那个时候,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

邓小平在社会主义本质论的酝酿过程中,已就发展生产力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表现就是能够允许社会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现在虽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只有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才能说真的搞了社会主义,才能理直气壮地说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大大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主要任务、第一个任务、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比较是比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要靠发展生产力;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名词就是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社会,没有生产力的极大发展,没有物质产品的极大丰富,怎么搞按需分配。他还把这一系列论点,概括提炼为“马克思主义归根到底是要发展生产力”、“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发展生产力”,从而形成了把马克思主义最终落脚到发展生产力上的新的独特的马克思主义观,及至“南方谈话”正式把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第一个内容。而在“发展生产力”前面加上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这与恩格斯曾说过的要把社会主义社会“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也是一脉相承的。这些都说明社会主义本质论第一层含义反映的,正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和原则。

(二)社会主义就是要消灭阶级和消灭剥削

恩格斯指出,人类社会中阶级的划分是以生产的不足为基础的,阶级的消灭是以生产的高度发展阶段为前提的。这就是说,阶级是一个历史范畴,阶级的存在是一种历史现象,无论是它的产生还是消灭,都决定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社会主义就是要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和前提下消灭阶级,最后进入无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认为自己在阶级问题上的贡献就是证明了下列几点:(1)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2)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3)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这第三条明确指明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使命和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即社会主义阶段的重大任务。

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后不久说过,无产阶级政权“就是要造成使资产阶级既不能存在也不能再产生的条件。很明显,这个任务是重大无比的,这个任务不完成,那就还没有社会主义”[1]。他还作出了“社会主义就是消灭阶级”的著名论断。消灭阶级,当然意味着消灭剥削。列宁指出:“阶级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这就是允许社会上一部分人占有别人的劳动。”[2]社会上一部分人占有别人的劳动,就是剥削。这种占有是无偿的,在经济学范畴中叫做剩余价值,也就是劳动者创造的超过其本身价值(表现为劳动力价格即工资)的那部分价值。马克思经济学说的最大功绩是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它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剥削的秘密和这种制度最后终将崩溃而被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所代替的客观必然性。这一理论与唯物主义历史观一起,成为马克思的两大划时代发现,由此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大厦赖以竖立的两根最主要支柱。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