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片】
1848年初,几乎就在马克思把《共产党宣言》手稿寄往伦敦的同时,欧洲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大事。1月12日,西西里爆发革命。随后,2月23日,法国巴黎的工人、市民和学生唱着《马赛曲》,高呼“革命万岁”、“共和国万岁”冲进王宫。国王路易•菲力浦的宝座被焚烧,全家逃往英国。共和国宣布成立。革命的火焰迅速蔓延,3月7日到达柏林、3月13日波及维也纳;3月15日,匈牙利爆发革命。起义很快席卷了大半个欧洲。
【主持人】
19世纪中期,欧洲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压迫民族与被压迫民族之间的矛盾已经非常尖锐。1845年至1846年,欧洲一些国家发生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农业歉收。1847年紧接着又发生席卷全欧洲的经济危机。一场蓄积已久的革命爆发了。
(推出片名——《铁血学者》)
【短片】
1848年2月底,流亡在布鲁塞尔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得到了消息:巴黎街头爆发的反抗君权专制的革命取得了胜利。
2月份,马克思刚刚收到父亲留给他的6000法郎遗产。这笔钱相当于马克思前三年收入的总和,也是那时候一个熟练工人一年的收入。马克思把相当一部分钱拿出来资助革命,并且组织工人游行,此时,他已经成为比利时政府黑名单上的头号人物。革命形势下,比利时当局风声鹤唳,立即签署驱逐令,要求马克思24小时内离开国境。3月4日凌晨一点多,十几个警察破门而入,以马克思没有身份证为由逮捕了他。燕妮想出去找朋友帮忙,也被警察带走,送到市政厅监狱,以游荡罪名关在阴暗的牢房里。
【主持人】
等他们被放出来的时候,24小时限期离开国境的时间已满,连最简单的行李都来不及收拾了。此前,马克思收到过一封来自法兰西第二共和国临时政府官员的来信,邀请他前往巴黎,并说:“法兰西共和国大地是一切朋友自由的避风港。”流亡在布鲁塞尔长达3年的马克思一家终于有了去处。
【短片】
出现在马克思眼前的巴黎,空气中弥漫着烧焦的气味,到处是临时设置的路障。在友人的帮助下,马克思在巴士底狱附近找到了一处临时住所。
法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马克思、恩格斯开始把目光投向革命迫在眉睫的德意志。
【短片】
3月13日,普鲁士首都柏林的工人、市民和大学生连续举行示威游行,并同政府军展开战斗。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被迫同意召开有资产阶级参加的议会,并于3月29日任命资产阶级自由派首领康普豪森组阁。
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分析德国的形势,他们看到统治权落入了资产阶级的手中,不过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还在后头,当前的斗争主要是争取统一的民主共和国。
马克思指出:“在德国,当资产阶级还采取革命行动的时候,共产党就同它一起去反对君主专制、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反动市侩。但是,共产党一分钟也不停止培养工人尽可能明确地认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间敌对情形的意识。”[1]
为此,他们要回到阔别已久的德国。
【主持人】
从上一次被普鲁士驱逐出境后,马克思有6年都没有回过这里。6年过去了,他揣着由法国政府颁发的有效期一年的护照,以一个“外国人”的身份回到祖国。
【短片】
回到科隆,他们立即着手做两件事情,一是筹办一家日报;二是建立一个全德工人党,推动革命。
恩格斯回故乡巴门筹集办报资金。他在给马克思的信中无奈地写道,“父亲宁愿叫我们吃一千颗子弹,也不会送我们一千塔勒。问题的实质是,在这里甚至连激进的资产者都把我们看成是他们未来的主要敌人”。
塔勒是当时普鲁士的货币单位。经过恩格斯多方努力,一共为报纸推销14股,每股50塔勒。马克思则把所有的财产几乎全部献了出来。为了强调这张报纸同马克思几年前编辑过的《莱茵报》的联系,他们决定报纸名为《新莱茵报》。副标题为民主派的机关报。
【主持人】
这是1848年6月1日出版的第一期《新莱茵报》。这期报纸首先把普鲁士新成立的资产阶级政府内阁的摇摆不定,作为批评的对象。马克思这样写道:“我们一开始就指责康普豪森没有实行专政,指责他没有马上粉碎和清除旧制度的残余”。[2]
【短片】
为了把欧洲和德国革命中正在发生的一切真相和最重要的消息迅速报道出去,《新莱茵报》常常在一天中出两次报,材料多时就出增刊,有重大消息时,立即出版号外。恩格斯后来充满激情地回忆道:“你会亲眼看到每一个字的作用,看到文章怎样简直像榴弹一样击中目标,看到打出去的炮弹怎样爆炸。”[3]
1848年6月23日,继二月革命之后,巴黎再次爆发了工人反抗资产阶级政府的起义。在整个欧洲,《新莱茵报》是唯一站在巴黎工人一方的报纸。
巴黎工人发现境况比二月革命之前还要糟糕,《新莱茵报》这样描述他们:“平民则受尽饥饿的折磨,遭到报刊的污蔑,得不到医生的帮助,被所谓‘正直的人’叫作小偷,纵火者和流刑犯。”工人自发起义,经过6天激烈的巷战,起义被镇压,1.1万人被枪杀,2.5万人遭到流放。
马克思和恩格斯以悲愤的笔调写道:“历史将把他们看作是无产阶级第一次决战的牺牲者。”
【专家访谈】
应该说,这个过程中,马克思的思想也一直在转变。最初,尽管他意识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但是他还是希望在共同反封建问题上,联合资产阶级。但是结果证明,这种联合是很艰难的。
【短片】
1849年3月28日,议会代表们讨论了近一年才制订出宪法。这部宪法给了人民一定的权利,但同时继续保留君主制。然而,各邦的君主们还是不满足。威廉四世拒绝议会授予的皇位。深感被愚弄的民众,随后在德意志西南各邦发动起义,掀起护宪斗争。
正处于起义的前沿。《新莱茵报》编辑部的作者们,不仅紧握手中的笔,还同时拿起了枪。编辑部里面有8枝步枪和250发子弹,印刷工人都戴着红色雅各宾帽,马克思也佩戴了手枪。因而,反动势力不敢对他们轻举妄动。
恩格斯在5月份参加了爱北斐特地区的起义,并成功地率领一支小分队突袭了普鲁士军队的一个军需仓库。
随着斗争的日益激烈,《新莱茵报》的语调也一期比一期更加猛烈而热情。文章像真正的榴弹一样打击敌人。1849年5月19日,报纸被迫关闭。
恩格斯此后参加了巴登-普法尔茨的武装起义,后来,队伍被打散,撤入瑞士。这时,各国的革命纷纷被镇压,1848年革命彻底失败了。
【专家】
1848年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领导者虽然主要是资产阶级,但是这次革命,不仅锻炼了无产阶级,而且为后来德国、意大利统一埋下了伏笔。
【改为主持人】
后来,马克思和恩格斯撰写了大量著作,对1848的欧洲革命进行了总结和研究,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革命的理论,第一次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等概念。他们深切地感受到,要使革命取得胜利,必须有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政党,这是后来马克思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理论研究的重要原因。
【短片】
这一年,31岁的马克思被祖国作为外国人再次驱逐出境。革命和办报让他荡尽家财,在给朋友的信中他写到:“如果我得不到任何方面的援助,我就完了……我妻子的最后一件首饰也已经送到当铺里去了”。
拿破仑的侄子路易·波拿巴当选法国总统后,巴黎也不再欢迎马克思。“流亡者”从此成了他生活的标签。他的家庭中有四个国籍,每个孩子都出生在不同的国家。
最后一期《新莱茵报》头版上的《告别辞》这样写道:
别了,但不是永别,
他们消灭不了我们的精神,弟兄们!
当钟声一响,生命复临,
我将立即披甲返程!
【主持人】
1849年8月24日,马克思孤独地穿过英吉利海峡,来到伦敦。这里,一个重大的秘密将被揭开…….请看下集:《资本揭秘》
(主题歌起,出字幕——请看下集:《资本揭秘》)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第503页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31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40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