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点亮青春底色

奋斗,点亮青春底色

摘要:当气温飙升,校园响起《毕业歌》,我们迎来社会学意义上的另一“季”:大学生毕业季。毕业生数量连年攀升,全球经济环境前景未明,人才供需存在结构性矛盾,这是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三大“拦路虎”。帮助青年迈出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关乎实干兴邦的大政,也关乎中国梦的前景。

当气温飙升,校园响起《毕业歌》,我们迎来社会学意义上的另一“季”:大学生毕业季。

教育部的数据显示,今年高校毕业生高达699万,即将创下新中国成立64年来的最新记录,而本年度的全国新增就业的预期目标也才只有900万,仅高校毕业生就占了近八成。然而,宏观就业形势并不乐观。截至5月初,京沪高校毕业生签约率不足3成,企业招聘计划明显缩减。在高校毕业生取代农民工成为实现新增就业目标的“主战场”后,人们正在设法帮助“天之骄子”们度过这个“史上最难就业年”。

毕业生数量连年攀升,全球经济环境前景未明,人才供需存在结构性矛盾,这是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三大“拦路虎”。但是在经济蓬勃前行的当下中国,这最终不会是个难以逾越的障碍。不过,如何为高校毕业生搭建更好平台,让他们迈出校园时捧上的一个兼顾理想和现实的“饭碗”,这是个值得好好说道说道的话题。

就业关乎民生,特别是青年的就业,关乎亿万家庭的希望。党的十八大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到了所有就业群体的首位,可见其重要。就政府和社会而言,理应帮助高校毕业生广开就业门路。多挖掘一些就业“洼地”,“北上广”的企业也许一职难求,而更多的中小城市、中西部地区,正虚位以待;多尝试一些就业新“领地”,传统的制造业、外向型企业,也许正面临世界经济结构的深度调整,而一些新生经济力量,比如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乃至现代高效农业,正张开揽才的怀抱;一些听起来光鲜亮丽的高校专业,在实践中并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而技工岗位却让一些高职学生成为市场的“香饽饽”……这些就业的“新气象”,昭示着政府就业服务、高校教育改革、大学生就业理念的新方向。

“机会公平”,这是当下“就业季”的另一个热议话题。古人云,不患寡,患不均。就业领域的一些乱象,也成为人们诟病的对象。政府和社会理应形成共识,予以化解。尽可能地避免“萝卜招聘”和“拼爹游戏”,让年龄、性别、地域歧视少一点再少一点,让公平正义的阳光洒满年轻人的梦想征程;让毕业生在城市更加顺利地落户,享受到更加公平和完善的医疗、子女教育、住房保障,让城和乡的二元体制,在新世纪的年轻人身上尽可能地褪去烙印。这些都是就业公平的努力方向。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