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博雅教育”告诉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大学(3)

【案例】“博雅教育”告诉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大学(3)

翟振明:什么是“博雅教育”

不少人都在提倡“素质教育”,痛斥“应试教育”,这当然反映了人们对当前中国教育状况的不满,并且,这种不满是正当的。不过,人们也许还没有充分注意到,“素质教育”的对立面首先还不是应试教育,而是“工具教育”。因为,正确理解的“素质教育”中的“素质”,是指作为目的主体的人的素质,而不应该是把人当作工具的所谓“有用”的素质。这样的符合教育理念的“素质教育”,就是我们常说的“博雅教育”,而这种教育,一般是在大学阶段进行的,与我们常说的“应试教育”不在一个时间段…【更多

【启示与思考】

“博雅教育”和“素质教育”一样,谁能说清它是什么东西呢?要么就照搬美国的概念,指代美国那样的文理学院。但是现在概念已经混乱了,比如同样是中山大学,甘阳说这是要培养大思想家的教育,而翟振明教授一直主张博雅就是给人“招魂”而不是要通过它成为什么,袁伟时教授则认为首先应该是公民教育,普遍又认为“博雅教育”就是什么都要学一点的通识教育 。

对“博雅教育”的不同主张,其实各有价值,互相之间本无矛盾,现在却因为都要戴这顶帽子,搞得互相攻击。何必呢,你搞你的典籍教育,我搞我的公民教育,他搞他的招魂教育,一般大学可以搞前两年不学专业课的通识教育,这些教育模式都值得鼓励,对打破中国教育大一统局面善莫大焉 。

绝不是反对中大搞博雅学院,而是希望别为一个说不清的提法无谓争论了……

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大学

“我们希望能够在本科的时间尽量地离急功近利和浮躁远一点”

尽管以培养“学富五车的大思想家、大学问家”为目标,但甘阳认为博雅教育是希望从中探索出本科教育改革的新方向、新路子。“国外高校,每学年所学的课程门类很少但每门课的分量都很重。学生经过四年严格的学术训练,无论听说读写的水平,还是思想感悟、综合素质都有很大提高。而我们国内的高校,课程动辄十几门二十门,都是单向灌输的大课。学生爱听就听,不爱听就逃课。四年下来,没学到什么东西。”甘阳说,博雅学院课程少,注重基础,强调阅读、写作,就是想让学生在四年严格的学术训练中获得实实在在、扎扎实实的进步。

大学本科教育的目标到底是什么?大学生该怎样完成四年的学业。在旅美学者、美国萨福克大学助理教授薛涌看来:大学是为学生打造未来的人生框架,而不仅仅是职业框架。本科教育“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优越的环境扩展视野、认识世界、认识自己、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价值观念。而研究生阶段才是专业教育的场所。”

与此对照薛涌认为中国的本科教育长期以来发生了偏差,“培养的不是人,而是专业工具;学生往往把大学当技校来上。”

正如中山大学博雅学院的招生简章所说,“强调精英教育,但这不意味任何特权,而仅仅意味更多的阅读,更多的思考,更多的付出,且将来承担更大的责任。”一些2009级学生总结一年所学的心得时也说,“如果仅仅以瞄准就业来读书,我是不推荐你进博雅学院的。因为这里的同学基本上没有人在考虑怎么就业……我们希望能够在本科的时间尽量地离急功近利和浮躁远一点……希望能有一个地方给学生静下来,好好读点书。”

对于没有专业博雅生怎么就业的问题,中大副校长许家瑞也表示,社会发展中工具类理性的东西太多。“就业不是考量大学教育的唯一标准。有学问的人都找不到工作的话,这个社会又是什么样的社会呢?”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www.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