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官先治卡,正人先正己

治官先治卡,正人先正己

在27日的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开展会员卡专项清退活动电视电话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要求纪检监察干部实现自我净化,向全党全社会发出实实在在落实八项规定的信号。此前,中央纪委已下发《通知》,要求本系统在职干部职工在6月20日前自行清退所收受的各种名目的会员卡,做到“零持有、零报告”。笔者认为,中央纪委向自己“开刀”,既是自身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前奏曲”,也为试水“利益反腐”吹响了冲锋号。

当今社会,餐饮、健身、美容、娱乐等服务业和商场、会所、俱乐部等发行会员卡,公民以会员身份持卡消费、享受折扣等,既是一种正常业态,也是基本消费权益,原本无可厚非。但会员卡、购物卡等“卡经济”又很复杂,如借由其费用预付、身份绑定和需求锁定等功能,可变相成为利益相关人搞利益输送的“通行证”。收受会员卡之风弥漫社会,不但助长了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还扩大了“藏污纳垢”的腐败土壤。

一旦官员沦为各色“卡族”,会员卡便极有可能转化为“礼贿不分”的载体、作风蜕化的媒介和群众诟病的焦点。近年来查处的大量腐败案例表明,向官员及其家人“送卡”成了行贿受贿的重要手段。因此,“治官先治卡”,尽管这在某种程度上减损了官员作为公民的消费权益和生活便利,似乎有些“小题大做”乃至“不近人情”,但恰恰拿捏住了当下腐败治理“四两拨千斤”的关键点。

首先,“谁来监督监督者”的问题,对反腐败全局至关重要。纪检监察系统作为执政党的“纪律部队”,“正人先正己、治卡先治内”,充分体现了整风肃纪之决心。对纪检监察干部乃至其家人来说,“告别会员卡”意味着“利益割舍”。但对全党而言,腐败由个案到成风,离不开“奢、乱”两个字。会员卡虽小,折射的却是作风建设大问题。打铁尤需自身硬,“零持卡”不但强化了对腐败分子的震慑,也树立了纪检监察机关的权威。减损小利益,赢得大未来,这正是“治官先治卡”题中应有的象征意义。

其次,这一举措表明新时期的腐败治理从大局着眼、小处着手,正稳扎稳打向纵深掘进。其对反腐败的实际意义在于:第一,治理范围从公职人员的工作圈向“生活圈”实质性扩展;第二,治理重点从传统的现金现货交易向新兴的金融衍生工具拓延。用于行贿的具有特定金额或消费权益的会员卡,实质是“金融腐败”的初级形态。而向充当贿赂利器的商业预付卡、支付凭证等“开炮”,并切断“卡经济”背后的贪贿利益链条,必将是反腐败的关键一役。这就如同俄罗斯等国把治理官员徇私自肥、国家无法管控的“影子经济”作为反腐选项,反腐败不深及利益乃至伤及利益难有所成。究其实质,中央纪委“小中见大”的“治卡”行动体现了触碰官员利益的决心,尽管它可能比触及灵魂困难。

所以,尽管人们不免为“清卡”能否“试水”成功感到担忧,但“利益反腐”这一关必须趟过,我们更应对未来“零持有、零报告”的行动扩及全党充满期待。

▲(作者是社科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副秘书长)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