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岗起义:革命之声威从此愈振,而人心更奋发矣

黄花岗起义:革命之声威从此愈振,而人心更奋发矣

核心提示:

1911年4月27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为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在广州举行起义。起义失败后,同盟会骨干会员牺牲了百余人,同盟会会员潘达微冒死收殓烈士遗骸72具,安葬于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林觉民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与妻书》的作者。1911年4月24日夜,在香港给父亲及妻子写下绝命书,“为国牺牲百死而不辞”,表达了为国捐躯的决心。4月27日下午5时30分,随黄兴勇猛地攻入总督衙门,纵火焚烧督署。冲出督署后,转攻督练所,途中与清巡防营大队人马相遇,展开激烈巷战,受伤力尽被俘。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位于广州市先烈路,是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在广州起义战役中牺牲的烈士而建的。

1911年4月27日(农历辛亥年3月29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为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在广州举行起义。起义失败后,同盟会骨干会员牺牲了百余人,同盟会会员潘达微冒死收殓烈士遗骸72具,其中华侨29人,安葬于红花岗(后改名“黄花岗”,黄花即菊花,象征节烈),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黄花岗墓园始建于1912年,至1921年烈士墓和纪功坊先后落成。孙中山先生手书“浩气长存”四字镌于墓坊。

七十二烈士陵墓位于岗顶,以麻石砌成方形墓基,四周绕以铁链栏杆,上有四柱方形钟顶碑亭,竖七十二烈士之墓石碑一方。墓后是一座麻石建成的纪功坊。上半部以72块矩形石块,砌叠成金字塔形坊顶,顶上矗立一高举火炬的自由神像,造型别致,颇为壮观,坊额镌有章太炎所题篆文。坊后还立有详细纪录武装起义经过的石碑。南墓道为碑林,镌刻有自由魂、精神不死等碑文,字字重千钧。两条3米多高的连州青石透雕龙柱,夹道相对。

墓道两旁苍松翠柏,烘托出满园黄花辉映碧血的庄严肃穆气氛。南墓道为碑林,镌刻有“自由魂”、“精神不死”等碑文。两条3米多高的连州青石透雕龙柱,夹道相对。园内还建有黄花井、黄花亭、默池、黄花园、八角亭、四方池、石桥等。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十分重视陵园建设,筑起围墙,加强整治保护。1961年,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和1986年政府两次拨款维修,使浩气重现,1986年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被评为“羊城新八景”之一,名“黄花浩气”。2001年6月建成黄花岗网站,通过互联网介绍黄花岗起义历史及遗迹。

现在,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既是革命纪念地,也是供人们瞻仰的名胜。广东省、广州市各界人士及黄花岗72烈士亲属代表每年都会来到这里举行纪念活动。

陵园布局庄严雄伟,既有中国传统建筑特色,又具西方古典建筑风格。现在面积已扩大到16万平方米,园内栽有各种开放黄花的草木和木本植物,如黄素馨、黄穗冠、黄芍药、黄菊、黄梅、桂花以及黄花、夹竹桃等。四季黄花不断,象征烈士精神不朽。

黄花岗起义纪念日

1911年4月27日(农历三月二十九)下午,黄兴率130多名敢死队员直扑清政府两广总督署,发动了同盟会的第十次武装起义——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其中72人的遗骸由革命党人潘达微等出面收葬于广州东郊红花岗,潘达微并把红花岗改名为黄花岗,这次起义因而被称为“黄花岗起义”。1924年6月30日,国民党中央执委会第39次会议决定,将黄花岗烈士纪念日由农历三月二十九改为公历的3月29日;同年7月,孙中山发布大元帅令,通令各机关团体等嗣后以公历3月29日为法定纪念日,自1925年开始实行。台湾当局后来在每年3月29日举行春祭典礼。

(来源:新华网)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