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集 命运决战

第二十五集 命运决战

核心提示:1945年8月28日下午3时36分,476650号军用飞机在重庆平稳着陆。一个身材高大的中年人走出机舱。他头戴盔式太阳帽 ,身着蓝布中山装,神态平和安详。他与前来迎接的各界人士一一握手,短暂交谈后,乘坐一辆专车前往桂园,住进了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张治中的公馆。这个中年人就是毛泽东。他应蒋介石之邀,赴重庆共商国是,希望能够通过谈判,达成“和平建国”。

【短片】                      

1945年8月28日下午3时36分,476650号军用飞机在重庆平稳着陆。一个身材高大的中年人走出机舱。他头戴盔式太阳帽 ,身着蓝布中山装,神态平和安详。他与前来迎接的各界人士一一握手,短暂交谈后,乘坐一辆专车前往桂园,住进了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张治中的公馆。

这个中年人就是毛泽东。他应蒋介石之邀,赴重庆共商国是,希望能够通过谈判,达成“和平建国”。

【主持人】

毛泽东此行,举世瞩目。战后的人们向往和平,对重庆谈判抱有无限的希望。《大公报》记者描述当时各界人士的激动之情:“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

那么,重庆谈判能不能实现全国人民的和平梦想呢?战后中国将走什么样的道路、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成为当时人们关注的焦点。

(推出片名——《命运决战》)

【短片】

毛泽东敢亲自来重庆,这大大出乎蒋介石的意料。很多人认为此去重庆,危险重重。而毛泽东却说:“历史走到今天,总算出现一次和平民主的机会,我们不能放弃这个机会。事不过三,蒋介石礼数到了。重庆是刀山火海,我也得去啊!”

蒋介石双手沾满共产党人的鲜血,而且有过扣押张学良、李济深等很多人的劣迹。从多年后披露的《蒋介石日记》看,当时蒋介石的确一度萌生过扣押毛泽东的念头,但是,这个想法第二天又被他自己否定了。

【短片】

从1945年8月29日开始,国共两党进行了43天的谈判。期间,蒋介石和毛泽东进行了11次会面。

10月10日,国共两党在重庆签署会谈纪要,史称《双十协定》。协定确立了和平建国的方针,中国共产党掌握了政治上的主动权。然而,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队向共产党的中原解放区发起进攻,和平死亡,内战爆发。

【专家访谈】军事科学院研究员  王幸生

重庆谈判,其实就是这两种道路的博弈和较量。国共两党政治目标的根本性分歧,决定了两党之间的斗争,必然是方向路线之争。由此,解放战争,也就自然成为了决定中国向何处去的决战。

【主持人】

当时,除国共两党外,在中国政坛上还活跃着中国民主同盟等政党和组织。他们既不赞同蒋介石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国家的设想,也不赞同共产党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设想。他们希望能建立起一个融英美政治民主和苏联经济民主为一体的资产阶级共和国。这些政治主张,被称为“中间道路”或“第三条道路”。但是,民主党派的中间道路的主张,竟然也被蒋介石视为异端。

【短片】

1946年7月11日晚,在昆明青云街通往大兴街的小巷中,一声沉闷的枪响,民盟中央委员李公朴倒在了血泊里。此前,李公朴还一直幻想着能在蒋介石统治下通过和平手段建立民主共和国。

7月15日,李公朴追悼会举行。同为民盟中央委员的著名学者闻一多参加追悼会,即兴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演讲》,痛斥国民党反动派的阴险行径。几小时后,闻一多也被暗杀。

【主持人】

“校场口惨案”、“下关惨案”、“李闻惨案”等血淋淋的事件,让原本寄希望于在国共两党之间谋求“第三条道路”的各民主党派清醒过来,要想实现民主、取得自由,必须与共产党合作。

【短片】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通过新华社发表“五一口号”,号召各政党、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民主人士迅速响应,公开表示中共中央的上述号召“适合人民时势的要求,尤符同人等之本旨”。

【短片】

在国民党统治区,“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爱国民族运动被残酷镇压,国民党政权彻底失去了民心,而在解放区广泛开展的“土地改革”运动,则使中国共产党赢得了更多人民的支持。人心的向背,决定着这场中国命运决战的走向。

这是西柏坡纪念馆的一个走廊,墙上刻满了电报报文,整个电报廊长56米,展出电报37份,多为毛泽东亲笔所书。

在这里毛泽东和他的同事们发出了408封电报,平均每个月收发电报的总字数达到140万。从1948年9月中旬至1949年1月底,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在河北省平山县这个小山村,通过电报指挥着千里之外的几百万军队,以势如破竹之势,展开了战略进攻和战略决战。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相继打响。一座座城市、一座座国民党苦心经营的要塞,如多米诺骨牌,依次倒下。长江以北大部分地区胜利解放。

于此相映照的是,国民党官兵纷纷起义。据不完全统计,从1946年6月内战爆发开始,此后4年中,战场上起义的国民党军队就达到近85万人。

【主持人】

1949年年初,国民党的总兵力已经从战争之初的430万下降到204万,而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却从127万变成了400万以上。此时,所有人都意识到,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胜利在望。

【短片】

1949年1月31日,苏联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部长会议副主席米高扬秘密来到西柏坡,同毛泽东等中共领导进行了7天的促膝长谈。毛泽东对米高扬说:“到目前为止,中国革命发展较为迅速,军事进展也较快,可能用不了太多的时间,就能过长江,并向南推进。”

果然不出毛泽东所料,4月20日,国共二次谈判破裂。此时,长江江面上,已经是万帆如林。共产党的百万雄师,即将横渡大江。

也许是解放的这一刻等得太久,为了支援渡江战役,江边的百姓把沉入江底的船都贡献出来,贴上“渡江胜利”的标语。山东、苏北等老解放区的百姓将自己的海船抬到火车站,让火车运往前线。临时征集来的船工、水手,不少已经是年近六旬的老人,发誓要保卫土改果实,与解放军同生共死。

1月21日宣布下野的蒋介石或许不会想到,南京长江路292号总统府,将成为他再也无法返回的故址。中国人民解放军挥师南下。转瞬之间,蒋介石的老巢,卷入红旗的漩涡。

毛泽东在听到占领南京的消息后,兴奋地写了一首诗《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诗中最后一句“人间正道是沧桑”,抒发了他对革命胜利来之不易的无限感慨。

【专家访谈】军事科学院研究员  王幸生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最终走向社会主义。所以说新民主主义革命,其实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必经之路;是通向社会主义的直通车。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也就为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奠定了根本政治基础。

【短片】

其实,早在南京解放一个多月前,这场命运的决战就已胜负分明。这是一幅创作于1977年的油画——《和平解放北平》。透过这幅作品,我们能够深切地感受到那份热烈与兴奋。1949年的阳春三月,中共中央进入北平,梦想开创一个社会主义的新纪元!进京之前,在西柏坡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在会上提出了著名的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