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集 苏联模式

第三十集 苏联模式

核心提示:1944年,穷兵黩武的法西斯德国日薄西山,苏联红军的反攻势如破竹,被希特勒绑在战车上的东欧各国,国内抵抗力量风起云涌,苏联红军的解放行动受到了东欧各国人民的欢迎。短短几年内,在苏联的帮助下,东欧人民相继摆脱了法西斯政权的统治,成立了民族民主联合政府,并进而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短片】

1944年8月末,苏联红军推进到保加利亚边界。10天后,保加利亚老百姓对苏军夹道热烈欢迎,即使是最年长的人,也是手捧面包和盐,与那些尘土满面的苏联红军亲吻拥抱。

1944年10月20日,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和苏军在贝尔格莱德胜利会师,南斯拉夫全境解放。

在匈牙利,已经被包围的德军负隅顽抗。经过两个月的浴血奋战,1945年4月4日,苏军解放了匈牙利的全部国土,近15万名苏军士兵长眠在这里。

【主持人】

1944年,穷兵黩武的法西斯德国日薄西山,苏联红军的反攻势如破竹,被希特勒绑在战车上的东欧各国,国内抵抗力量风起云涌,苏联红军的解放行动受到了东欧各国人民的欢迎。短短几年内,在苏联的帮助下,东欧人民相继摆脱了法西斯政权的统治,成立了民族民主联合政府,并进而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推出片名——第三十集《苏联模式》)

【短片】

从1944年到1949年,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等8个国家相继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

1946年3月,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了反苏反共演说。他说:“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的后面,坐落着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首都……。”这就是著名的“铁幕演说”,发表后立即引起世界舆论大哗。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刚刚经历过战争洗礼的世界上空酝酿发酵。1949年4月,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与之针锋相对,1955年5月,苏联等八国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逐步确立,冷战进一步升级。

在亚洲,1945年9月2日,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1948年9月9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毛泽东领导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社会主义国家由一国到多国,并在地理上连成一片,形成了拥有世界三分之一人口和四分之一土地的社会主义阵营。20世纪60年代,拉丁美洲的古巴走上社会主义道路;20世纪70年代,老挝等国也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从欧洲到亚洲,再扩展到拉丁美洲,,一时间可谓“花开遍地”,与此同时,亚、非、拉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

【专家访谈】

应该说,这是“社会主义国家从一国到多国”理论的成功实践。从新政权建立的头几年看,社会主义制度在这些国家的战后重建与经济发展中,的确发挥了积极和主要的作用。同时,苏联战后经济的迅速恢复,也让东欧各国对走社会主义道路增强了信心。

【短片】

四年的卫国战争重创了苏联经济。从1946年3月起,苏联宣布启动第四个五年计划。到了1950年初,苏联政府宣布,第四个五年计划提前9个月完成,工业总产值比战前增长了73%。战后头5年的高速发展,使苏联牢牢确立了作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国的地位,开始和美国分庭抗礼。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莫斯科,人们无论从城市的哪个角落望去,都会看到七座高高耸立的建筑——人称“莫斯科七姐妹”。1947年筹建、1954年完工,“莫斯科七姐妹”的建设速度堪称建筑史上的奇迹。其中,36层的莫斯科大学主楼,是当时欧洲大陆上最高的建筑。

这组摩天大楼,是斯大林在二战胜利后,向资本主义国家展示苏联实力的符号,也是苏联第四个五年计划期间,最引以为骄傲的成果之一。

【主持人】

苏联经济的迅速恢复和高速发展,对其他新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人们当时相信,苏联实行的计划经济比西方的市场经济更优越,它为刚刚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树立了一个榜样。再加上这些国家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经验,当时就普遍地照搬了“苏联模式”。

【短片】

“苏联模式”,是指苏联在战前已经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那个时代,没有哪个词汇比“计划”更为时髦。所谓“计划”,实际上就是“数字控制”。经济领域中的所有生产、运输和销售环节,都被置换成了一个又一个具体的数字。在这一模式下,全国成为一个统一的“大工厂”,而企业只不过是这座“大工厂”中的一个“生产车间”,“每一双皮鞋或每一件内衣,都要由中央调配”。斯大林宣称,“计划就是法律”。1936年苏联宪法的颁布,标志着“苏联模式”形成。

在经历了二战残酷的洗礼后,这个当时的社会主义大国也在面临选择。当时,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主席、42岁的沃兹涅先斯基认为,继续发展重工业已经不合乎战后的国际形势,可以采取比较灵活的发展策略,其他很多领导人在当时则坚持认为,只有恢复三十年代“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发展模式,才能对抗拥有原子弹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全方位包围。结果,沃兹涅先斯基的意见没有被采纳。

【主持人】

计划经济中被具体化的数字,是“精确地”计算出来的,但在现实中,却总跟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因素——价格“合不上拍”。当时,在列宁格勒生产的一粒纽扣,售价是1卢布;在700公里外的莫斯科,同样也卖1卢布,而到了万里之外的海参崴,售价仍然不变。

有人说,这不是违背了马克思所说的价值规律了吗?斯大林回答,我认为“必须抛弃从马克思专门分析资本主义的《资本论》中取来而硬套在社会主义关系上的其他若干概念。”

【短片】

在20世纪60年代,苏联的一本著名杂志《鳄鱼》上曾经刊登了一幅漫画讽刺“计划经济”。画面中一位干部正在视察农场的畜牧业工作,可是从他面前走过的牛群,却都是由农民伪装的。有人这样揶揄说,当无法“按照计划”完成定额时,一些负责人常常不得不想办法糊弄他们的上级,使领导相信计划已经完成。

那个时代的苏联,重工业是国家发展的重心,而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轻工业和农业却如婴孩般稚嫩与脆弱。很多人连续几年,只有在圣诞节才能吃得上面包。有人甚至因为偷了一根黄瓜被判刑15年。

【专家访谈】姜辉

“苏联经济模式”的弊端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单一公有制基础上的计划经济,由于不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把一切经济活动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压制了人们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二是在发展战略上,以重工业为重点追求外延式的粗放增长,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产品质量不高,日用工业品和农产品长期短缺,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

【短片】

作为“苏联模式”的主要设计者,斯大林从1929年以后,很少下基层,他所有的决策都是在克里姆林宫或是他的乡间别墅里做出来的。那时的政治局会议,看上去就像是再普通不过的家宴,而赴宴的人也仅仅限于某些政治局委员。

逐渐地,斯大林的个人权力无限扩张,个人崇拜现象也日益严重。这一时期的苏联,大量的城镇以斯大林等领导人的名字来重新命名。

在东欧各国,人民对建设新的国家迸发出极大热情,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他们和苏联老大哥的关系却逐渐出现了微妙变化。

南斯拉夫共产党的领导人铁托坚持要建设“南斯拉夫人的南斯拉夫”,这种思想为斯大林所不容,再加上在领土等问题上的一系列分歧,导致了铁托与斯大林的严重分裂。因此,苏联操纵共产党情报局宣布把“铁托集团”开除,双方开始尖锐对立。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