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创新留于纸面

莫让创新留于纸面

当前一些单位的“创新”做法,像是单调的“四部曲”:下基层、搞座谈、写总结、发文章,所谓的“创新”刚见“设计图”便戛然而止,创新在这里变成了文字堆砌的纸面游戏,违背初衷,内容变质。

创新是一种精神、一种思维,更是一种实践和一些成果。只想不做,光说不练,纸面上的大道理、小论调再多,就是不能转化成生产力和群众切实得到的实惠,意义不大,甚至是一种浪费。

创新从打破雷同开始。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人们似乎对“整齐划一”“上下一致”司空见惯,对上级的指示、异地的经验不加变通就推广套用。实际情况不一样,群众需要不一样,无论是管理制度、服务机制、机构设置还是办法措施都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随时反思而加以调整。所以,任何人任何时候都不要满足于一地一时的新点子、新方法,与时俱进而大胆求异,特色发展才是硬道理。

创新要“动真格”。新发明的问世离不开千百度的实验,通过调研得来的创新成果终究要回归实践,接受检验。只有捅破“窗户纸”,把形成文字的创新理念、方式方法投入“试验田”,加以培育和潜心调整,时机成熟、条件成熟之后面上推广,才能发挥创新作为生产力第一推动力的作用,取得新成效、新业绩。

创新不是“应景物”,要打造“创新链”。去年一套、今年一法,毫无联系、天马行空,或者类似的做法年复一年稳登“创新簿”,声势很大,实则是“纸老虎”。要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围绕可持续发展,进行可持续创新,不断促进新理念形成新事物,加强纵向联系,推动横向扩展,形成新产业,实现新进步。

关键是形成创新的习惯。要有解决问题的思维。真正的创新要经历以熟悉现象、把握规律、解决问题三个步骤,创新必须满足于攻坚克难谋突破,既能解决“痼疾”,又能应对新挑战,与时俱进满民需。要有学习而后超越的意识。他山之石诚然美丽,“拿来主义”势必摔跟头,学习众人创新的实质才是辩证取舍的要义,做好适应性调整才能让创新的种子在自家菜园扎根。要建立健全互助创新的机制,加强沟通交流和资源共享,戮力同心为大局着想,奇思妙想促共同发展,形成协作共赢、协同进步的生动局面。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