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集 伟大转折

第三十三集 伟大转折

核心提示:1978年元旦,《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联合发表了元旦社论,标题为:《光明的中国》。1978年11月10日到12月15日,中央工作会议在北京开幕。两天后,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陈云,在东北组发言说:薄一波等61人的“叛徒案”,应还他们清白;被错定为叛徒的1940年自首的人,应予以恢复党籍;已故的彭德怀,骨灰应安放到八宝山革命公墓;1976年4月5日的“天安门事件”,中央应该肯定这次运动;康生虽然去世,但应该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

【短片】

1978年元旦,《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联合发表了元旦社论,标题为:《光明的中国》。

1978年11月10日到12月15日,中央工作会议在北京开幕。两天后,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陈云,在东北组发言说:薄一波等61人的“叛徒案”,应还他们清白;被错定为叛徒的1940年自首的人,应予以恢复党籍;已故的彭德怀,骨灰应安放到八宝山革命公墓;1976年4月5日的“天安门事件”,中央应该肯定这次运动;康生虽然去世,但应该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

陈云浓重的吴语普通话在会场上久久震荡,引起强烈的反响。即便多年后忆及此事时,当时在场的很多人不约而同地用“爆炸性”等词汇来形容。

【主持人】

就在陈云发言的第二天,《北京日报》刊登了消息:“中共北京市委宣布1976年天安门事件完全是一次革命行动。”我手中拿着的这本《1978,我亲历的那次历史大转折》,作者是中国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作为亲历者,于光远从始至终都参加了1978年的中央工作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他把亲身经历的事情,写进了这本书中。于光远说,1978年的历史转折,“对于今天和未来都有用,甚至宝贵”。

(推出片名——第33集《伟大转折》)

【短片】

北京京西宾馆,1978年的中央工作会议在这里举行。此次中央工作会议,正是为即将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准备。

与会的二百多名代表,包括中央各部门的负责人、各省级单位党委的两名最高领导和一些德高望重的老干部,以及党内的一些理论工作者。会议主持人是时任中共中央委员会主席和中央军委主席的华国锋。

这次会议开始后,华国锋首先代表政治局提出了工作重心转移的问题,大家对此是拥护的。然而要真正实现工作重心的转移,必须有思想和政治上的拨乱反正。

会议进行到第二天,按地区划分的六个小组进入分组讨论。据担任会议简报工作的胡丹回忆,当时让大家敞开讲话,畅所欲言。为打消大家的顾虑,服务员一律不许进入会议室。每个会议室准备两个暖水瓶,谁想喝水就自己倒。

正是在这种气氛下,会议没有按照既定的议程,开始讨论农业和经济问题的走向,而是转向当时最为关切的问题。

陈云的发言以简报的形式公开后,在全党、全国享有声望的老一辈革命家们纷纷响应支持,连续几天,众多掷地有声的发言在各个小组频频出现。原计划20天的中央工作会议也由此被延长为36天。

【主持人】

在中央工作会议进行过程中,各个小组每天都会有一份意见的汇总简报,分发给所有的与会者。陈云的发言也出现在了当天的简报中。

邓小平,是在会议召开五天后,才从国外出访回来与会的。通过每天的会议简报,他密切关注着会议的动态,并在叶剑英、李先念等中共老同志的支持下,为自己即将开始的“新工作”做准备。

【短片】

这是会议结束二十多年后,才被人们偶然发现的一个讲话提纲,三张16开的白纸,约有四五百字,用铅笔写成,执笔人是邓小平。早在中央工作会议之前,邓小平已经让胡乔木为他起草了一份讲稿,内容是将未来的工作重点,从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他当时的想法是,只要能实现这个转变,就达到了会议的目标。

但会议开始后,拨乱反正成了主要议题,急速扭转的气氛,让邓小平敏锐地觉察到历史性转折的机遇出现了。他果断决定,重新撰写一份讲话稿。

【短片】

1978年12月2日,为发言撰稿的胡乔木、于光远等人来到邓小平家中。当邓小平打开话匣子,记录人员才发现竟然忘了带笔记本,全身上下,只有一个旧信封,信封上的邮票还被剪去了,留下一个方窟窿。容不得多想,随手就在信封上记了起来。外面都写满了,他又赶紧把信封拆开,密密麻麻把纸的另一面也写满了。

正是根据那份400字的提纲,和这张信封上所记录的要点,于是有了那篇日后在中国改革进程中振聋发聩的讲话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同期声】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式上的讲话

今天我主要讲一个问题,就是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短片】

在后来出版的《邓小平文选》收入这篇讲话时作了这样一个注释:“邓小平同志的这个讲话实际上是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专家访谈】

邓小平同志这个讲话,提纲挈领地抓住了历史转折中最根本的问题,指出了“文革”以后中国向何处去的方向和指导思想。它以全新的理论视角,启发了全党的智慧,振奋了人们的精神,对于推动国家走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从此成为中国人民团结奋斗、一心一意搞经济建设的主题口号,成为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宣言书。

【短片】

多年后,有评价说,就像遵义会议代表着中国革命在毛泽东领导下走向新的发展道路一样,这次中央工作会议是邓小平开启改革开放事业的一个决定性事件。

12月18日,星期一,古老的北京城瑞雪飞舞。上午10点,开启改革开放大幕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京西宾馆召开。

由于有了中央工作会议的充分准备,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各项议题都进行得顺理成章。会议只进行了五天即告闭幕。全会上,陈云同志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中央副主席,同时被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书记。很快,众多在文革中遭到不公正待遇的同志,得以重新开始工作。

【专家访谈】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党和国家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它认真纠正了“文化大革命”中以及以前的“左”倾错误,它高度评价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地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性决策。所以我们说,这次会议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短片】

1978年,全国GDP仅有3500多亿元,以当年的9.6亿国人计算,平均到每人每天,还不到一块钱。布票、粮票、油票、自行车票……各种生活必需品的票证是当时短缺经济的生动写实。街面上整齐划一的蓝白灰着装,更映射出人们物质生活的匮乏。

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将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这一伟大决策,对于这个国家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所承载的意义,是难以估量的。如今,“三中全会”这四个字已经变成了专属名词,一提起它,人们立刻就能想到1978年那个冬天。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