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道沧桑》观后感:“中国梦”的伟大魂魄

《正道沧桑》观后感:“中国梦”的伟大魂魄

摘要:当代中国正昂首阔步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正在一步步向我们走来。“中国梦”不仅要造福于中国人民,也将更加有利于世界的文明进步。“中国梦”无疑是美好的,也无疑是令世界其他民族仰慕的,历史的发展必定会作出这样的证明。

《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第36集《开辟新路》,以【同期声】的形式再现了那个令中国人民至今不能忘怀的伟大声音——

“我对一些外宾说过,这只是小变化。翻两番,达到小康水平,可以说是中变化。到下世纪中叶,能够接近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那才是大变化。到那时,社会主义中国的分量和作用就不同了,我们就可以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

这是1987年4月,邓小平会见西班牙工人社会党副书记、政府副首相格拉时的一段谈话录音。此时,提出小康目标已经过去了8年,格拉称赞中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在这次会晤中,邓小平高瞻远瞩地说:“这是我们的雄心壮志。目标不高,但做起来可不容易。那时,我这样的人就不在了,但相信我们现在的娃娃会完成这个任务。”

重温这一珍贵的历史片断,令世人在欷歔感动的同时,十分清晰地看到了“中国梦”的伟大魂魄,这就是:要对人类有所贡献。

要对人类有所贡献,流淌了中华民族植根于心、融入血液的优秀文化积淀。2500多年前的孔子,在《礼记.礼运》篇鲜明地提出了“天下为公”、“社会大同”的梦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为大同。”孔子的这段话,以“天下为公”为主题,以无私奉献为主线,以公平公义、和谐安宁、各有所为、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等为元素,勾勒出了一幅令人向往的“大同社会”画卷,这是一个伟大而美好的梦想,是我们中华民族终极追求的核心性梦想。“没有自然的人,甚至最早的人也是生存于文化之中。”(米切尔.兰德曼语)尽管国人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场景、不同的情形下又有很多理想,但作为一种文化存在,根植于心的奉献精神和社会梦想都是以“社会大同”为思想嚆矢的。我们党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显然也深深地烙印着民族传统文化的印记。

要对人类有所贡献,闪耀着中华民族“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优秀品质。在过去2000年的绝大部分岁月里,中国的综合国力一直是世界的领先者,中华民族一直对世界其他民族做着自己巨大的独有的贡献。16世纪以前,影响人类生活的重大科技发明约300项,其中175项是中国人的。对于中华民族的这种贡献,英国哲学家培根、罗素,历史学家汤因比,科学家李约瑟等西方有识之士,都给予过高度评价。只是在最近不到200年的时间里,中华民族对世界的贡献因西方野蛮的侵略和掠夺陷入积贫积弱而被打断。但是,即使在不发达的社会发展阶段,中华民族也没有忘却对世界作贡献的责任。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领袖毛泽东说:“辛亥革命,到今年,不过四十五年,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再过四十五年,就是两千零一年,也就是进到二十一世纪的时候,中国的面目更要大变。中国将变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中国应当这样。因为中国是一个具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和六万万人口的国家,中国应当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而这种贡献,在过去一个长时期内,则是太少了。这使我们感到惭愧。”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把这种贡献设计为“三步走”的现代化发展战略,并作为中国人民的一个“雄心壮志”明确提了出来。今天,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接续了毛泽东、邓小平强调的中华民族要为人类做较大的贡献的思想,明确号召中国人民:“要不断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这里一脉相延地继承了伟大民族“奉献于人类”的伟大情怀,寄托着中国共产党人永不褪色的集体记忆,是中华民族核心价值理念在当今时代的新发展、新贡献。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