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365”凝聚党心民心(2)

“服务365”凝聚党心民心(2)

核心提示:南明区总面积209.34平方公里,总人口80万,辖4个乡、13个街道办事处、3个社区服务中心,是贵州省会贵阳市的中心城区之一,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区。2011年,全区生产总值实现300亿元,同比增长20%;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达30.4亿元和18.6亿元,同比增长33.57%和45.51%,综合实力名列贵州省、贵阳市前茅。

(二)建设优质服务队伍,为群众提供贴心服务

以提高服务能力为立足点,多措并举,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社区服务队伍,做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解难人。一是选优配强社区党组织书记。为选配公道正派、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领头雁”,各社区领导班子全部通过“公推直选”或“两推一选”的方式产生,得到了党员群众的广泛认可和支持。在全区第八届村(居)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中,共有71个社区党组织实行“公推直选”,占总数的50%以上,其余社区也全部采用“两推一选”的方式产生了新的领导班子。二是组建专业化社区工作者队伍。区财政投入100余万元,分别与省委党校、贵州民院等联合举办社区工作人员学历教育培训班,为340名社区工作人员提升本科和大专学历。选聘具备一定文化素质和特长的年轻人到社区工作,不断优化社区工作者队伍结构。区财政每年投入455万元,把社区委员的生活补贴从2005年的人均500元增加到1000元,为527名社区委员办理了社会保险,进一步稳定了社区工作者队伍。三是建立党群志愿服务队。“我们的辛苦,百姓的幸福。”南明区动员和整合社区党员、驻社区单位党员、社区热心群众、社会志愿者等各个方面的服务力量,组建了345支党群志愿服务队,并制作社区党群志愿服务队公示牌和队员名片,公示服务队具体职责和队员基本情况、联系方式等,深入开展“党(团)员社区服务先锋行”活动,进千家门、察千家情、解百姓忧。

(三)构建快速反应系统,为群众提供快捷服务

通过“快速受理系统”和“快速办理系统”及时、便捷、高效地快速办理各项事务,在第一时间向社区群众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一是构建社情民意快速受理系统。通过电话,可以向有专人值守的民情热线反映服务需求;通过网络,敲敲键盘就可以通过“惠民通”手机短信平台、“心连心”党建微博、“365服务QQ群”提出咨询;通过“民情服务站”的周到接待,“民情联络员”的上门走访,以及“民情联心卡”的无缝衔接,群众的意见诉求可以“面对面”地收集和反馈。“快速反应系统”收集到的每一个意见建议和需求,都会被详细地登记下来,为社区服务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办理医保、办理居住证、转接党员组织关系,需要带上哪些个人资料,这样的事在以往,要到各部门来回咨询,折腾几次,现在通过“社区服务365”的“快速反应系统”,足不出户就能了解掌握。龙洞辖区居民刘昱患急性淋巴白血病,“社区服务365”民情热线获悉后,立即多方筹集4万余元为其医治。二是构建急事难事快速办理系统。在时间约束上实行“五分钟限时答复”,对群众提出的咨询类问题,在五分钟内告知办事程序、所需资料等相关信息,对预约、需求类问题,在五分钟内告知服务时间、服务责任单位(人)以及联系方式等相关信息。在工作方法上实行“AB角工作制”,每一个岗位都安排A角和B角,A角的同志在服务大厅接待群众、办理事件时,B角的同志就深入社区院落、居民楼栋了解情况、帮助解决问题,两个岗位互为补充,确保服务无间隙。整合各类资源,建立社区党组织、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驻社区单位“五位一体”的社区服务协商处理机制,定期对社区服务工作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及时商讨解决办法,从人力和机制上为“快速办理”护航。

(四)健全群众评价机制,为群众提供满意服务

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实绩的主要标准,建立完善群众评价机制。区委要求,365天是一年的天数,也是社区服务的深度和广度,要用干部每天的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一是开展群众满意度测评。在各服务窗口安装“满意度”评价器,由群众在服务结束后第一时间进行按键测评,社区工作者连续三个月测评满意度达不到95%以上的,取消该社区当年参加服务星级评定资格,并要求进行整改。社区中介服务组织连续三次测评满意度达不到95%以上的,取消中介服务组织的服务资格。二是评选社区服务能人。全区每三年评选一次“十大社区服务能人”,由区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命名表彰,给予一次性物质奖励。社区主要负责人年终考核评定为合格等次以上的,发放业绩考核奖励。三是开展社区服务星级评定。实行社区服务星级“升降机制”,通过逐项量化的方式,组织社区干部、群众参加,定期考核评定社区服务星级,当年星级上升的给予奖励,并颁发奖牌,星级下降的要求进行整改。四是推行“三会一评”制度。“意见收集会”负责收集和归纳整理有关意见,“议题讨论会”提出具体的办理建议,“议事决策会”进行逐项讨论、审议和办理,年底由社区主要负责人对社区各界代表进行述职并接受其评议。“三会一评”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基层民主,激发了社区各方面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

三、成效反响

南明区突出服务人民群众,深入开展“社区服务365”工作,体现了创先争优活动的要求,拓展了为民服务的新途径,增强了社区党建工作的感召力、凝聚力和影响力,在140个社区营造了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良好氛围,受到了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成为名副其实的“民心工程”。

一是拓展了为人民服务的深度和广度。以优化基层党建资源配置、创新社区服务方式、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着力点,灵活设计工作载体、有效整合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最大限度地延伸了社区服务功能,为不断提升社区综合服务水平开辟了广阔新路。通过开展“社区服务365”,使服务范围由“窄”变“宽”,使服务层级由“浅”变“深”,使服务方式由“老”变“新”,把服务“一竿子插到底”,更切合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真正为居民群众提供了一年365天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的贴心服务。“社区服务365”活动开展以来,全区共设立民情信箱421个,开通民情热线156部,发放民情联心卡2万张,建立民情联络员队伍1030人,建立健全365民情日记簿等有关工作制度91项,受理办结涉及民生的各种问题8100多件,改造背街小巷破损道路11条,清除卫生死角、暴露积存垃圾、建筑废料等7500余吨,清掏排污沟2650余米。

二是增强了社区党建工作的感召力。开展“社区服务365”工作,使各基层组织更加了解群众意愿、倾听群众呼声、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努力为民办事,从根本上维护和发展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让服务“触觉”扎根基层,“嗅觉”更灵敏,反应更快捷,让老百姓办事既省力又省心、既省时又省钱,真切感受到了党的温暖和各级组织的关怀。“只跑一趟路,只进一扇门,只找一个人,办成想办事”,受到了基层党员群众的普遍欢迎,广大群众对各级党组织的满意度普遍提高。最近,在对街道社区实际工作人员、居委会班子成员以及居民群众319人开展的问卷调查中,对 “社区服务中心开展便民利民服务情况”指标综合评价为“好”的占98.43%,对“社区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情况”指标综合评价为“好”的占98.43%,对“社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情况”指标综合评价认为“好”的占98.12%,对“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情况”指标综合评价认为“好”的占98.12%。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