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集 新的创举

第四十集 新的创举

核心提示:1989年6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胜利召开了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选举江泽民为中共中央总书记。面对国际形势的新变化,中国作为继续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大国,承受了来自西方反共反华势力政治上、经济上、舆论上的巨大压力。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面对国内外复杂形势,冷静观察,沉着应对,只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确定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目标,迅速稳定了国内局势,随后又打破了西方的所谓“制裁”,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继续破浪前行创造了条件。

【短片】

1986年8月3日,具有鲜明的计划经济色彩的沈阳市防爆器械厂宣告破产。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家正式宣告破产的国有企业。当时有报道称:“这是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天荒的做法,它朝着打破‘大锅饭’迈开了新的一步……”

当年的12月31日,全国开始试行《破产法》,破产引进了市场机制,使企业能够步入市场化的轨道。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僵化、滞后的一面逐渐显现出来,限制了很多企业的发展,与新形势下的经济发展出现了不协调的状况。建立一套新的、更加有利于社会发展的经济体制成为了党的重要任务。

【主持人】

1989年6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胜利召开了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选举江泽民为中共中央总书记。面对国际形势的新变化,中国作为继续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大国,承受了来自西方反共反华势力政治上、经济上、舆论上的巨大压力。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面对国内外复杂形势,冷静观察,沉着应对,只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确定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目标,迅速稳定了国内局势,随后又打破了西方的所谓“制裁”,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继续破浪前行创造了条件。

(推出片名——第四十集《新的创举》

短片】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这一提法,尽管是在1992年以后才明确出现,但市场导向的改革,在改革开放不久即开始尝试。邓小平等中国领导人也在思考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是否兼容的问题。

早在1979年11月26日,邓小平在会见加拿大华裔教授林达光时,话题就已经涉及市场经济。邓小平说:“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官方记录的是:“邓小平在这次谈话中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思想。”

到1992年,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14个年头。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个课题: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一直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那么它的目标究竟是什么?人们都期盼着党的十四大能够给出答案。围绕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提法,开展了大量的讨论和酝酿工作。

在1991年10月至12月期间,江泽民先后主持召开了11次与经济学家的座谈会,比较充分地讨论和酝酿了我国经济体制选择和改革目标,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倾向性提法。这是影响深远且未作报道的座谈会,正如2012年7月9日,江泽民与当年参与此项工作的6位同志座谈时指出:“这11次座谈会,为中央在十四大文件中正式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明确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作了一定思想准备。”

【短片】

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在1992年初的南方谈话中,提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的著名论断。

1992年6月9日,在中央党校礼堂,江泽民在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发表重要讲话,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计划和市场问题的认识作了系统回顾,要求深刻领会全面落实邓小平最近的重要谈话精神,并强调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需要确定一种大多数同志都赞同的有关经济体制的比较科学的提法。3天后,江泽民来到邓小平家,进一步征求邓小平对使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面改革新旗帜的意见,邓小平同志表示,赞成使用这个提法。

在1992年10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得以明确。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大报告中提出:“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要求我们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主持人】

这就解决了一个关系改革开放全局性、方向性的重大问题,使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目标取向明确,以综合配套、全面推进为特点的新阶段。

【短片】

为了顺利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1993年,江泽民进一步指出,领导干部“要了解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是一个史无前例的伟大创造”。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50条具体内容。这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提法,加以系统化、具体化,详细解释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构建了今天看来仍然较为全面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

党的十五大进一步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短片】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1995年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江泽民提出,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2000年2月19日,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北京举行首届颁奖仪式,数学家吴文俊、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获此项殊荣。

【主持人】

20世纪90年代,除了科教兴国战略以外,党中央还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走出去”战略等一系列具有全局性指导意义的发展战略。同时,加快了国有企业的改革步伐,推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稳定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使我国的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短片】

1996年,北京21路公共汽车售票员李素丽,荣获“全国职业道德标兵”、“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杰出青年岗位能手”、“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章”等荣誉称号,成为当年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标杆。

正是这一年,中共中央通过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

也是这一年,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成为社会进步和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

还是在这一年,京九铁路全线通车,全线长达2300多公里,穿越众多老区、山区、贫困地区,被称作“扶贫路”、“致富路”。

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党和政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项建设,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齐头并进,中国社会的面貌日异月新。

【短片】

神舟号翱翔太空,三峡大坝合拢,青藏铁路开工,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启动,一个个世纪工程,使我们古老的祖国变得更加年轻、更具活力,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赢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上海合作组织的发起成立,使中国赢得了世界的尊重,也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

2000年,站在新千年的门槛上,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一万亿美元,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顺利实现。这一伟大成就举世瞩目,必将载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史册。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