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大学堂”服务党员群众

“农民大学堂”服务党员群众

一、“农民大学堂”的创建背景:

辽宁省兴城市近年来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建设,现已建成11个设施蔬菜生产基地,三道沟、高家岭、海滨、南大等乡抢抓机遇,按照省级设施农业小区标准建设,建大棚4950个,建成省级设施农业小区500多个。但在实际生产中,一些农村党员群众对种植管理技术掌握的不多,大棚管理不善,效益不高,群众对于科技知识的企盼十分强烈。近年来,市委组织部通过搭建专家服务团这个平台,发挥专家的技术和管理优势,使全市越来越多的党员群众自觉加入到学习科学技术的行列中。

为了更大程度地实现专家与农户之间的互动,为当地群众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为党员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也为基层党建创新发展提供一个有效载体,兴城市整合各种资源,通过争取村部建设资金、文化站建设资金、基层党建经费等发展乡镇党校,并在南大进行了试点,2010年9月以南大乡“农民大学堂”为代表的乡镇党校建成并投入使用。

二、“农民大学堂”基本情况:

南大满族乡下辖15个行政村,68个自然屯,人口2.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95%以上。全乡总面积18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2万亩,农作物以花生、玉米、水果等为主,是一个典型的半山区农业乡镇。2009年全乡社会总产值1.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00元。“农民大学堂”建筑面积600平方米,共有300个座位,既是集乡镇党校、专家服务团工作平台、妇女之家、农民致富信息平台、科普培训、民族团结教育阵地、数字电影院、文艺剧场等功能于一体的、较现代化的学习和娱乐场所,又是弘扬优秀传统、强化理想信念的思想文化阵地。

三、“农民大学堂”的成效和反响

“农民大学堂”自创建以来,发挥了培养人、塑造人、占领农村文化阵地的作用,收到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实效。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

一是利用“农民大学堂”开办乡镇党校。多年来,南大乡在培训党员方面深感力不从心,党员培训既无抓手又无新举措,想培训,无依托;想请人,无场所。因此每年的党员培训只能是“自花传粉”,仅限于口头传达上级的会议精神、搞搞简单的理论学习。党员培训一直在低层次、低水平徘徊,党员的基本素质远远不能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农民大学堂”建成后,乡党委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开办了乡镇党校,先后8次邀请专家、教授到大学堂为全乡748名党员进行了普遍培训和专题辅导。这一全新的有效形式,不仅使党员学到了中央的方针政策和上级的会议精神,而且还学到了指导农民发家致富的技术本领;不仅使党员开阔了视野和眼界,而且还大大激发了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农民大学堂”真正成了“党员之家”,全乡党员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更加坚强。

二是利用“农民大学堂”为专家服务团搭建服务平台。发展设施农业,资金是保障,技术是支撑。如果没有技术,发展设施农业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走设施农业带动农民致富之路将寸步难行。为此,南大乡利用创建“农民大学堂”为专用服务团搭建服务平台,实现了市县两级专家服务团与乡土专家的有效对接,同时还能有效解决农民分散、专家服务团服务覆盖面窄的问题。大学堂创建以来,共请农技专家为农民培训授课14次,直接培训农民4000人次,培训综合性“土专家”150人,全乡农民收入新增6000余万元,人均增收500余元。目前已建温室大棚1502栋、蔬菜育苗中心23栋,全乡生猪存栏达到4.5万头,羊存栏5万只,禽类存栏40万只。

三是利用“农民大学堂”为青少年打造教育基地。相对城市而言,农村青少年知识贫乏、视野有限、德育教育缺失,南大乡充分利用大学堂这个平台,采取知识讲座、作报告、播放电影、文艺节目演出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对全乡广大青少年广泛开展德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让孩子们从小就有知识、明事理,努力弥补和缩小与城里孩子在受教育和接触事物方面的差距。“农民大学堂”开办以来,共为青少年举办专题报告、讲座、演讲和文艺节目演出10场,直接受教育7000人次。通过开展这些行之有效且喜闻乐见的活动,使全乡广大青少年更加富有朝气和活力,学知识求进步的愿望更加强烈。

四是利用“农民大学堂”为广大村民创建娱乐家园。针对农村文化贫瘠、思想落后、农民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强这一现状,南大乡成立了乡村剧团,组建了秧歌队,创建了“红歌会”。共进行大型群众性娱乐活动5次,直接参与群众近万人,同时每周还为全乡群众播放电影2场。通过大力开展健康的、民族的、大众的精神文明家园创建活动,这一寓教于乐、村民自编自导、自娱自乐的有效形式大大提高了农民的参与度、关注度和融和度,不仅使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大为丰富,极大地满足了广大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而且使村民远离了庸俗、低俗、媚俗文化,随之农村风貌也生了很大变化,现在打架斗殴的人少了,谋致富、找活干的人多了;游手好闲的人少了,读书看报、参加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的人多了;随意抽烟、吐痰和说脏话的人少了,讲卫生、讲文明、知廉耻的人多了。农民都把心思用到了发家致富和创建文明生活上来,切实达到了用文化鼓舞人、激励人、塑造人的目的。

五是利用“农民大学堂”为广大农村妇女营造精神家园。南大乡注重利用“农民大学堂”这个平台,通过采取现身说法、教育引导、正反典型事例对比等方式手段,旨在提高广大妇女树立自强自立、自尊自爱和孝敬公婆、亲善邻里、感召孩子的道德情操,从而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争做“三好”女性,带动和促进家庭和谐、村屯和谐、社会和谐,农村广大妇女的精神面貌也随之发生了全新的变化。

六是利用“农民大学堂”为广大村民打造科普培训和法制教育基地。针对农村思想文化落后、深受封建迷信影响的实际,南大乡利用“农民大学堂”这个载体,深入开展科学普及和法制宣传,大力倡导“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精神理念,帮助广大村民牢固树立“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邪教”的思想意识,着力用科学知识武装头脑和用法律知识维护自身权益。通过广泛开展宣传教育,近年来,南大乡未出现一起信奉邪教和参与邪教进行扰乱、破坏活动的事件,移风易俗蔚然成风。

四、“农民大学堂”的启示

一是提高农村党员和群众素质是农村基层党建的主要工作之一,而“农民大学堂”为提高素质搭建了平台。人是发展的关键因素,只有农民的素质提高了、致富能力增强了,农村的工作才能发生本质上的变化,这是根本出路,也是唯一出路。南大乡找到了这个影响和制约农村发展的关键症结,既而赋之以解决这个症结的一剂良药。实践证明,南大乡以创建“农民大学堂”来破解农村特别是农民问题的路径是完全正确和符合当前农村实际的,是具有创新意义的。这种形式的创建活动,不仅给农民以知识和技能,而且还给以农民巨大的鼓舞和力量,使农民尝到了甜头、看到了奔头,给农民开辟了希望的田野。

二是勇于创新是破解农村党建难题的关健,“农民大学堂”为破解农村党建难题找到了结合点,为创新农村党建找到了一条新路子。当前,农村党建的难题还很多,诸如农民党员素质不高、农村基层党组织带领导群众致富能力不强等等,虽然“三农”问题一直倍受关注,从中央到地方以及相应的各级领导,为解决三农问题倾注了大量物力财力和心血精力,向农民投入的比重也在逐年加大,农民的生产生活也正在发一定的变化。但相比较而言,相当一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自我解决问题特别是以开创性的方式解决农村问题的意识还不够强,“等、靠、要”的思想比较严重,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行动上,都具有一定的依赖性,工作一直处于被动状态。“农民大学堂”的创建,能够让更多的农村党员群众在这里接受培训,让更多的农村基层党组织成员在这里得到提高,在提高素质的同时更强化了他们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勇于实践、开拓创新的精神,这对于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增强农村基层党建实效是非常有益、有效的。

三是农村基层党建只有真正为百姓谋利益,才能赢得百姓真正的欢迎和拥护,“农民大学堂”的创建正好符合了农民对农村党建的现实要求。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利益高于天。老百姓是一杆最公平的秤。你做的事对不对头、老百姓欢不欢迎、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就看你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不对,就看你是否真正在为老百姓想事、干事,就看老百姓能否真正尝到甜头、得到实惠,如此而已。所谓真正的政绩,就是要能够经得起时间、实践和老百姓的检验。南大乡创建的“农民大学堂”之所以如此受到老百姓的欢迎,南大乡党委和政府之所以受到老百姓如此的欢迎和拥护,就是因为他们想老百姓所想、急老百姓所急、办老百姓所需,一心一意为老百姓谋利益、办实事。前边那位老大爷的一番话就代表了全乡老百姓的心声。

四是农村基层党建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就党建而抓党建,只有“统起来抓”各项工作才能实现协调发展、科学发展。“农民大学堂”整合了各种资源,通过这个平台,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牵头抓总作用,使党建和其它工作相互渗透融合。仅就党建抓党建、就经济抓经济,就文化抓文化。工作就会出现偏差,甚至会顾此失彼。只有联系地看、统筹地抓,才能实现相互促进、相互借力、互为补充、协调发展。 “农民大学堂”无疑是加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建设的“加速器”和“推进剂”。在这种兼容并包的发展中必定会实现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党的执政基础也必将会更加坚实巩固。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