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理论与大众之间的桥梁

架起理论与大众之间的桥梁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党的创新理论与大众之间的桥梁,是推动理论走向大众、贴近大众、服务大众,实现由抽象到具体、由深奥到通俗、由被少数人理解掌握到被广大群众理解掌握转变的重要途径。正如艾思奇同志所说:“写通俗文章比专门学术文章更难。”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是理论观点和内容的简单化,而是充满创造性、挑战性的精神劳动。92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伟大实践中,卓有建树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取得了丰富而宝贵的历史经验。科学总结并创造性地运用这些历史经验,对于更好地发挥党的理论的引领作用,团结群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共同奋斗,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把服务群众与引导群众统一起来 

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人民大众的科学理论。大众化不仅是表达方式问题,更是根本立场和根本态度问题。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坚持理论的人民性,确保站稳人民立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整体利益。党的理论要转化为改造世界的伟力,就必须用党的理论去引导群众,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发挥作用。引导群众与服务群众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引导群众的广泛性与深刻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服务群众的有效性。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努力实现服务群众与引导群众的有机统一。

92年来,我们党始终着眼服务人民,坚持不懈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群众、引导群众,使人民群众在与党的理论和实践同频共振中实现自身的利益。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的利益集中体现为推翻三座大山,我们党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思想特别是毛泽东思想,唤醒工农千百万,为夺取革命胜利提供了有力保证。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利益集中表现为通过建设和改革实现共同富裕和幸福,我们党着力破除“左”的思潮,兴起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等项活动,使广大干部群众受到了普遍的、深刻的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学习教育。通过引导和教育群众,保证了全国各族人民始终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形成了全国一盘棋、共同搞建设、齐心谋发展的生动局面。

在当代中国,人们的利益追求多样化,利益关系复杂化,西方的意识形态攻势与国内利益固化同步增强,凝聚社会共识难度空前增大,传统的思想理论教育已经很难起到一呼百应的效果。在这样的时代条件下服务群众、引导群众,一是要站稳群众立场,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以普通大众为对象的导向,推进理论创新,发挥理论激发正能量,释疑解惑、凝聚人心、引领改革的积极作用。切忌盲目套用西方的范畴、理念和结论,削中国实践之足、适西方理论之履,更不能站在西方敌对势力立场上抹黑和唱衰中国。二是理论宣传要力避空谈,切忌说不符合事实的大话,以坚决有力的实际行动,通过良好的学风、文风、作风增强党和政府公信力,让人民群众看到希望、得到实惠。

 二、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把满足人民的理论需求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人民需要的程度。人民的终极需要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问题是时代的呼声,人民的需要往往以问题的形式表现出来。理论始于问题、又阐明问题,它的价值和作用就在于科学地回应人民群众提出的问题。理论对大众需求的满足,既取决于理论本身是否和群众的问题“对症”,也与人民群众全面发展的程度有关。全面发展的程度越高,群众理论需求的境界和层次就越高,掌握理论就越容易越彻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取得实效,既要着眼于群众的理论需求,围绕群众关注的问题给予理论上的解答,又要注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更好地提升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和文明素质。

92年来,我们党始终紧紧围绕国家发展和人民需要,回答解决重大时代课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互促互进。新中国建立之前,我们党科学回答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如何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问题,完成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以新理论新学说使人民群众认识到自己就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极大地焕发出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中国人民的面貌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都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当代中国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需要我们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回答在攻坚克难的新阶段如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中国梦的时代课题、在和平发展关键期如何实现国力强劲跃升的时代课题、在贫富差距拉大的时代条件下如何突破利益固化藩篱的时代课题、在腐败易发多发的条件下如何编织制约权力的笼子的时代课题。把这些热点敏感问题回答好,满足广大人民的热切期盼,才能实现习近平同志提出的让人民“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着眼于满足人们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眼睛向下、重心下移,既致力于回答“怎么看”,又着力说明“怎么办”,既“解扣子”又“指路子”,才能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把“深入群众”与“心系群众”统一起来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根本方法是走群众路线。走群众路线,关键是深入群众。深入群众是“身入”与“心入”的统一。“身入”是方式方法问题,就是要沉下身子、放下架子,到基层、到群众中去,面对面、实打实地去察民情、汇民智。“心入”是立场态度问题,就是要带着真诚感情、血肉亲情去倾听群众呼声,做群众的知心人、暖心人和贴心人,同时也做理论大众化的有心人。“身入”是“心入”的先导和体现,没有“身入”,何谈“心入”?“心入”是“身入”的本质和内核,没有“心入”,“身入”就是图形式、走过场。只有既“身入”又“心入”,才能真正深入,理论大众化才能化到群众心坎上,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境界。

92年来,我们党探索出群众路线的根本工作方法,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确立为党的根本宗旨,保证了“身入”与“心入”的统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用先进的思想理论深入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教育群众,获得了人民的信任和支持。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更广泛地动员、组织和教育群众,依靠人民的力量在较短时期内就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进一步坚持和升华群众路线,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凝聚起团结奋斗的伟力,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中国震撼”。90多年的历史成就告诉我们: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和群众路线,坚持“身入”与“心入”相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取得实效的决定因素。

新形势下,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有的党员干部联系上级多、联系老板多、联系富人多,而联系基层少、联系群众少,尤其是联系困难群众少。这就使部分群众有怨气、有情绪。在这种情况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更要强调身入与心入的统一。要把深入基层、走进群众作为理论大众化的理念和常态,把实践当成最好的课堂、群众当成最好的老师,从人民鲜活的首创中萃取创造的元素,从基层的生动实践中探寻打开理论视野的钥匙。要视群众为亲人、把群众当主人,坚持以理服人与以情感人相统一,在情与理的沟通中产生共鸣,推动科学理论的内涵要求具体化、形象化,让人们感到可亲可近、可学可用。

 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把运用大众化的语言形式与构建大众化的传播手段统一起来 

大众化的理论要变成群众掌握的武器,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理论本身要通俗化,浅显易懂;二是要有理论到达大众的有效途径,传播广泛。前者要求有大众化的语言形式,有好的话风、文风,后者要求有大众化的传播手段,有好的大众传媒。只有讲群众熟悉的语言,讲短话、新话、实话,群众听着才带劲、才有味,才愿意继续听下去。只有让大众化的理论进入群众身边的传媒,群众才能在耳濡目染中接受理论的熏陶和感召。因此,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把运用大众化的语言形式与构建大众化的传播手段统一起来。

92年来,我们党坚持把运用大众化的语言形式与构建大众化的传播手段相结合,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向全党和广大群众的普及。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带头改进文风和话风,要求克服“长、空、假”的不良文风,提倡“短、实、新”的优良文风。在运用大众化语言形式的同时,我们党也高度重视运用大众化的传播手段。在革命战争年代,主要通过发表社论、举办集会、散发传单等形式,利用报刊、广播、戏剧等媒介在群众中广泛宣传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新中国成立后,建构起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体系,运用更为鲜活的形式进行宣传,真正使大众化的理论起到了“化大众”的作用。

新形势下,我们党拥有更好更多的执政资源,能够不断创造和丰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语言形式和传播手段。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突飞猛进,互联网、手机等快速普及,为开展理论大众化工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贴近群众、贴近实践,就要从实践破题、用实践立论、拿实践论证,避免从理论到理论、从概念到概念、从口号到口号,尽量不说正确的废话、动听的大话、漂亮的空话、严谨的套话。善用大众传媒,就要多搭建群众便于参与、乐于参与的平台,把话筒交给群众、把讲台让给群众、把镜头对准群众。积极适应传播格局的深刻变化,就要用群众热爱的载体广泛搭建理论大众化的平台。适应互联网发展的新趋势,就要善于运用各种网络传播手段和“网言网语”,把互联网打造成理论大众化的崭新平台。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