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为和谐燃烧

智慧为和谐燃烧

江鹰到基层中队了解多功能防暴盾牌使用情况。唐占军摄

新美如画的苏州,有一位热衷发明创造,倾心和谐平安的武警警官,他的名字叫江鹰。

一名入伍27年的基层警官,先后发明了20多种应用于部队执勤的装备器材,获得10项国家专利;参加60多次重大执勤行动,次次出色完成任务;创新10多项执勤理念和20多项战法,深受部队欢迎……

第十二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警营发明家”、“苏州之鹰”……美誉传来,已经是武警江苏省总队苏州市支队支队长的江鹰,竟也露出一脸的腼腆。

执着发明,让盾牌更好地保护人

2002年,武警苏州支队一次运用了新装备的抓捕行动,获得成功。

在配合公安部门抓捕一个长期欺行霸市的黑社会组织团伙的行动中,武警苏州支队官兵射出网式捕捉弹,没费一枪一弹,就将20余人的犯罪团伙悉数抓捕归案。

惊奇的人们纷纷询问:“这个像渔网一样的武器这么厉害,到底是什么呀?”

“这是刚刚发明的‘猎人捕捉器’”,武警苏州支队官兵骄傲地说。

2004年2月15日,广州市铁路警方运用“猎人捕捉器”,兵不血刃地抓捕了8名手持砍刀的犯罪嫌疑人。

由于这种新式非致命性装备能够远距离制服非法持械人员,既避免民警不必要伤亡,又体现人性化执法,被许多公安机关引进,在处理各种突发事件中大显神威。

“猎人捕捉器”的发明者,正是江鹰。

江鹰“织网”的愿望,源自一次血的教训。

在一次抓捕战斗中,一名杀人犯行凶后持刀拒捕,劫持一名人质躲避在民房内负隅顽抗。江鹰奉命率领中队防暴小分队奔赴现场,执行抓捕任务。孤注一掷的凶手抡起砍刀,劈向武警战士吴奇敏,小吴的左臂被利刃重重砍伤。

战斗虽以胜利告终,但是吴奇敏却因伤势过重,住院3个月才得以康复。

“一定要搞出一种以最小代价一招制敌的装备!”血的教训刺激着江鹰对非致命性武器的渴求。

发明就此起步。

此时,正是江鹰结婚后第五个年头。时任武警苏州支队副参谋长的江鹰对科研着了迷,原本对女儿的婚姻就不满意的岳父母,颇有意见。岳母找到江鹰说:“你眼中再没有我这个女儿,干脆分开过算了。”

然而,妻子张晓萍却深深地理解他。她忙不迭地给江鹰打圆场:“你们别误解了江鹰,他最近正搞科研呢。”

“什么,搞科研?”岳父还以为自己听错了。他怎么也不相信,这个只有部队指挥院校大专文凭的女婿竟然想登大雅之堂。

2002年3月的一天,江鹰在进行五管射网器装弹试验时,枪管发生爆炸,他和一名干部被炸伤。

一时间,指责、埋怨、嘲笑和讥讽接踵而至。岳父更是气得逢人就讲:“我有三个女婿,老大江鹰最不争气。”

一位老领导关切地把江鹰叫到办公室,语重心长地告诉他,还是应该以本职工作为重。

江鹰再三解释,但并未放弃。无数个不眠之夜,一次次失败和挫折。背负沉重的压力,重新踏上发明之路,江鹰反而斗志更盛。

功夫不负苦心人。2002年4月28日,“猎人捕捉器”通过技术鉴定。一经问世,就以体积小、强度大、射程远、操作简单、携带方便、通用性好、捕获对象不易挣脱等优点,获得武警部队科技进步一等奖,被武警部队和公安系统列装。

也是在这天,妻子哭了,岳父愣住了。岳父执意要把这一天定为江鹰的生日,并让老伴亲自炒了几个菜,为江鹰摆下庆功宴。

这一刻,赞誉代替了责备,但发明家又有了新目标。

这天,中国驻外使馆遭受某国右翼势力驾车干扰的电视画面,刺激了江鹰。能不能搞出一种能够阻止车辆冲撞和干扰的装备?

时任副支队长的江鹰,带着科研小组开始了“瞬时阻车系统”的科研试验。

两年后,经历了千余次试验的“瞬时阻车系统”,在2005年12月26日这天通过了专家鉴定,并获得了两项国家专利。

处置突发事件时,面对棍棒和石块,武警官兵手中的盾牌常常被击碎。看到负伤的官兵,江鹰十分心痛。发明一种防护力更强的盾牌,是迫切需要啊!

又是一番钻研,一种可攻可守的神奇盾牌诞生了!

创新不止,打造攻守兼备队伍

作为带兵人,练兵责任重大。江鹰把智慧融进了责任,在练兵场上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

在太湖岸边,有一处由断墙、堑壕、土丘、树林等障碍物组成的战术训练场。这天,一个机动中队的“红”、“蓝” 双方各一个班正在斗智斗勇。

突然,“红”方队员在利用地形地物交叉掩护后,投掷出一枚手榴弹,只听“砰”的一声爆响,霎时“蓝”方队员的右臂便“血”流如注。

这是苏州支队官兵进行战术对抗训练的一组镜头。把仿真技术引进训练场,营造近似实战的多维战场,是江鹰追求的一个目标。

江鹰任支队副参谋长时,到机动中队检查应急小分队战术训练,总觉得演练环境的实战味不浓,“交战”双方的战斗状况无法及时显示出来。能不能让官兵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中把训练搞得更逼真?

江鹰的想法得到支队党委的大力支持。他带领课题小组一头扎到基层,总结编写出哨兵反袭击、捕歼战斗等仿真训练教案,革新成功了移动拆卸式勤务仿真房、楼房反劫持仿真场、捕歼战斗仿真训练场。在教导队常年设立1—2个班的蓝军分队,作为模拟作战对象,开展蓝军课目的训练和研究。

把应对突发事件训练随机化、常态化,也是江鹰着眼提高部队履行使命能力的一个追求。

2008年8月27日凌晨5时,晨光熹微。江鹰带领通信股长来到支队某中队的哨位:“你现在遭到袭击!”

“我们哨所遭受袭击!”随着紧急电铃拉响,营区反袭击演练立刻展开。

不到5分钟的时间,全中队官兵集合组织到位,应急方案迅速执行。

穿越障碍,是武警官兵必须练就的基本功。虽然有一套老办法,但江鹰还是不满意。400米障碍场上,江鹰连续多天观摩着、思考着。

这天,他来来回回把障碍场走了许多遍。经过一番测算,江鹰总结了名为“三九越障法”的训练方式,很快在部队推广。

这个方法,依据官兵通过障碍时的习惯,采取加大步幅的方法,三步越过障碍物、九步通过障碍物之间的距离。为完成这个过程,要求前100米徒手跑不超过54步、后100米徒手跑不超过60步。

跑步之中,竟然蕴含如此精妙的学问!官兵在惊叹声中高兴地接受了这种更科学的训练方法。

训练水平的提高,提高了官兵技术战术水平和执勤能力。近几年,该支队官兵先后圆满完成了制服在押犯越狱、楼房反劫持、公共汽车抓捕杀人犯等任务,60多次行动无一失手。 

冲锋在前,把平安护在身后

2007年底,一名连职干部来到江鹰的办公室,要求转业到地方工作。

事后,江鹰从侧面了解到,这位干部转业的主要原因是对本职工作不太喜欢。怎样才能让官兵们热爱自己的职业和使命?一段时间里,江鹰总在思考。

这天,江鹰在查勤时发现,当值的干部没有守在值勤岗位。江鹰当即找到这名干部,将他拉到范仲淹纪念馆:“抬起头,你看到了什么?”

这名干部红着脸回答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江鹰动情地对他说:“人说苏州像天堂,我们在为天堂站岗,你说应该怎样工作才对呢?”

这名干部脸红了。一年过去,他成长为支队最优秀的干部之一。

在武警苏州支队,江鹰和党委一班人摸索了利用各种方式,教育官兵履行守卫和谐苏州的责任的方法,部队的使命感、光荣感、责任感不断增强。江鹰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转变执勤理念”,“文明执勤、微笑执勤、和谐执勤”等要求,也成为官兵们的共同行动。

2007年5月6日下午,一犯罪嫌疑人因恋爱失败而心生怨恨,手持菜刀,闯入民居,劫持了前女友。歹徒反锁门窗,切断电源,隐蔽在黑暗的角落里,拒不与警方合作。3个小时后,屋里一片漆黑,声息全无,形势越发危急。

市公安局向武警支队打来求援电话,江鹰立即报请总队作战值班室批准,迅速组成特战小分队紧急驰援。

案发现场,江鹰详细了解案情,认真勘察附近地形,发现室内状况不明,无法进行正面攻击;用扩音器试图与歹徒沟通,室内毫无声息,概不回应。

江鹰把特战队员分成两组,根据现场情形进行实战演练,并明确了突击救人的要求。

晚8时46分,行动开始。江鹰右手一挥,特战队员同时动手。江鹰头戴防毒面具,率先从厨窗处攀登入室,循着咳嗽声悄悄接近歹徒,将其擒获,已被折磨晕倒的人质终于获救。

2007年4月,一场演唱会。由于部分未买到票的观众情绪激动,出现了骚乱。临时围墙被推倒了一百多米,几名干警被砸伤,十几辆公务车被掀翻。

正在执勤的江鹰接到命令,迅速带领150名官兵赶到现场。江鹰冒着被砖块、石块砸中的危险,手拿扩音器作宣传解释工作。几次被攻击,他还是坚持晓之以情、动之以理。

突然,一位头发花白的旁观群众站了出来,挡在人群前疾呼:“这样的部队是咱老百姓的子弟兵,我们不能为难他们啊!”

渐渐地,一些群众开始撤离现场。不到十分钟,聚众闹事的首要分子也被抓获。市领导高度称赞:“苏州支队,很有战斗力!”

短评

曾有哲人指出,发明家全靠了不起的信心支持,才有勇气在不可知的天地中前进。江鹰胸怀中那了不起的信心源于何处?他的成长与奋斗历程告诉我们,最重要的是:他对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有一种深刻的理解;他对使命和责任,有一种执着的追求。

江鹰把忠诚使命的追求,转化成发明创造的激情;把守护人民的责任,转化成带动部队训练建设的行动;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转化成研制装备的动力。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执着坚守与不懈奋斗,他的探索和拼搏,才有丰硕的成果。

江鹰是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中涌现出来的杰出典型,是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典范,值得大家学习。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